王昌龄是唐朝边塞诗人,尤其擅长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拥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高昂向上,充满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受后人推崇。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
自古至今,哪个诗体最受诗人的喜爱?毫无疑问是七言绝句,其佳作之多远胜其他诗体,甚至是其他诗体的总和。那史上10大七绝高手都是谁?如何排名?唐朝占了几位?宋朝占了几位?其他朝代呢?本文即将揭晓谜底,并分享七绝高手的精彩七绝和朋友们一起欣赏,让好诗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护航。
跑不出王昌龄、李白、杜牧这3人的范围,这三人可谓史上七绝第一梯队,堪称“七绝三巨头”。本文就分享每人20首最具代表性的七绝,并对这些诗进行打分,最后按照总分进行排名,如此3人七绝水平高低自然就会一目了然。
如果不包括古体诗,只讨论格律诗,史上10大格律诗人分别是哪10位?格律诗包括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和排律,在初唐逐渐完善,盛唐完全成型,因此唐朝之前的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曹操必然进不了这个榜单,因为他们写古体诗,没有写过任何一首格律诗。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唐朝时期,物质富庶繁华,文化也是极其繁荣,诗歌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代。据不完全统计,唐朝有名记载的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留有五万左右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