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粮安天下”,这是中国自古便有的说法,体现了生猪产业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生猪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产业。尽管我国在生猪养殖规模上占据优势,但在生猪的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育种方面,我国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差异。
来源:【郴州日报-郴州新闻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傍着深山当“猪倌”。资兴市州门司镇水南村村民唐智生从大城市回到家乡,依托当地丰富的山地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用勤劳的双手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在延绵的大山里闯出了一条致富增收路。
3月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乔亥村,朱舒进在山上养殖场放养黑毛猪。3月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乔亥村,朱舒进在山上养殖场放养黑毛猪。3月7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乔亥村,朱舒进在山上养殖场放养黑毛猪。
“结算快、讲信誉,我们很认可温氏的合作模式,还会继续跟温氏合作下去。”湖南养猪新田公司合作农户胡志平如是说。双向奔赴,成为温氏合作农户胡志平,湖南郴州市嘉禾县人。为了更好照顾家庭,他与妻子李桂美在当地开办过养殖场,但初次创业并不尽如人意。
人物名片:秦英林,河南南阳市内乡县人,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现任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畜牧业领军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田智松、张宏)2月10日,在鄂西大山深处的湖北省来凤县旧司镇,绿野公园内欢声笑语不断,游客们在露天营地中嬉戏游玩。不远处的生态黑猪养殖基地里,黑猪们享受着原生态农作物和舒适的养殖环境。
编者按:情暖三月天,巾帼绽芳华。3月7日下午,河南农担公司举办“周年同庆,新农巾帼话发展”茶话座谈会。8位来自河南不同地方、年龄不同、不同学历的“巾帼”新农人,怀着同一个梦想、同样的创业热情,讲述在希望的田野上不同的乡村振兴故事。
年关将近,猪肉逐步迎来消费旺季,市场需求持续攀升。11月下旬以来,今年42岁的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培坤比以往更忙了。截至11月30日,由郑培坤带头成立的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营业额超1800万。“近期以来,猪肉供不应求,2024年有望实现2000万营业额。
中新网青海民和12月31日电 题:“包工头”变“猪大王” 青海民和土族汉子的转型创业路作者 石延寿 李隽深冬时节,黄河岸畔的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笼罩在严寒之中。在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后山,一处养殖场里的上百只猪仔撒欢哼唧着。
高亚东在农场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什么是新农人?“新一代青年,运用新理念、科技智慧和网络力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帮助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这是90后新农人高亚东给出的答案。高亚东来自内江资中县,是一家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资中柠源养猪省级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
在崇明,有这样一处地方——万顷良田上,稻浪起伏、“风车”旋转,一座“城堡”伫立其间,田园风光如画般铺展开来。走近细看才知,“风车”能发电,“城堡”原是猪舍;而在肉眼难以企及的地表以下,从这座猪舍延伸出的管路四通八达、编织成网,正将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稻田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