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本来懒得说,可偶然刷到当红小生董宇辉讲苏轼,说他考进士时得了第二名,而且还说这是流行的说法。我终于忍不住了。这个所谓的流行说法,证据是主考官欧阳修把苏轼的考卷置于第二。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宋朝的制度尤其是官制缺乏基本的了解。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载:“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科举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连东坡居士苏东坡也曾参加过,只不过书是苏轼进士科名次甲第存在疑虑,本文将就此进行考释,并兼说宋朝进士甲乙丙科问题。
前言:北宋文豪苏轼经历了四次“高考”,出彩的在第二次,惊艳的是第四次。第四次高考中“状元”。前三次(1057年)即为宋代科考“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淘汰进阶)。“解试”在考生本地省会、解试中举后入京参加“省试”,省试择优进行“殿试”(皇帝巡考监考)。
回望过去几年,《苏东坡》《千古风范苏东坡》等纪录片、《东坡》《东坡海南》等舞台剧吸引观众,湖北黄州、四川眉山等地举办苏轼主题文化节,全国首位3D超写实“数字人苏东坡”亮相《2023中国诗词大会》现场……作为重要的文化IP,苏轼日益走进大众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