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等止痛药具有潜在的肾损伤风险。疫情期间,解热镇痛药(即退烧药和止痛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疗效和副作用都十分显著。解热镇痛药的副作用包括胃黏膜损伤和肝肾损害。作为临床常见的伤肾药物之一,解热镇痛药备受关注。
为了尽快退烧,你想过哪些办法?物理降温、多喝热水、尽可能多睡觉……近日,武汉一名男子选择服用过量退烧药,没想到竟导致肾脏受损。据媒体报道,武汉一名33岁的刘先生(化名)因为流感出现了发烧症状,凭借以往感冒发烧的经验,他选择自行在家中服用感冒药和镇痛解热药物。
布洛芬作为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疼痛、降低发热以及减轻炎症方面广受欢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持续一周或更久的人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上升了20%-50%,与布洛芬相关的增加风险可高达75%。
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北武汉的一名男子为了退烧,自行连用6天退热栓剂,结果竟然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退热药何以会引发肾衰竭?专家表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名男子使用的退热栓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不当就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的发生。
滥用止痛药,对肾功能危害很大。(视觉中国供图) 最近一个星期,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接连诊治了3位药物性肾损伤患者,其中2人长期吃布洛芬止痛,还有1人服用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3月13日是世界肾脏日,医生呼吁公众科学合理用药,不要让药物滥用问题损害肾脏健康。
有一天门诊来了一位叫小李的年轻人,单位体检里发现肾功能出了问题,在体检医生的建议下来看肾病科门诊。通过询问病史,医生了解到小李以前有过关节痛,但既往没有规律治疗,一有关节痛就吃几片止痛药,痛好了就不管,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几年了。
近期,药品成了大家的消费热点,网上出现了不少防疫药“套餐”,社交平台上疯传的各类“新冠囤药清单”也成了不少消费者“按图索骥”的依据。那么,这些药应该怎么选择呢?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什么情况下使用布洛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