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宝莉卡片热销西部网讯(记者 杨晏宁 实习生 李世伟)近日,盲盒卡片在儿童群体热销,引发了社会关注。“10后”小孩哥、小孩姐酷爱“集动漫卡”,有的一次买5包、有的一次买10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稀有卡片甚至炒到了16万元的天价。那么小小一张动漫卡片,究竟有什么魔力?
本报讯 近期,卡牌盲盒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为了拆出心仪卡牌,学生们不惜花费数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盲盒。据媒体报道,广东一名12岁女孩把自己集来的稀有卡和特殊价值的卡牌围成6圈,拍成花样视频,配上文字发在朋友圈。这6圈卡牌的价值,将近2万元。
令人成瘾的游戏规则,转卖稀有卡的高收益,让小小卡牌变得“可怕”……一段时间以来,卡牌盲盒在小学生中风靡。连日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这些卡牌盲盒动辄几十元上百元,我市也有不少孩子沉迷其中,家长们对此很是苦恼,表示不仅造成沉重经济负担,还耽误孩子正常学习生活。
盲盒最让上瘾的特点是:购买时并不能确定买到的是哪款,只有开盒的瞬间才能让的好奇得到满,如果得到了爱的款式那然喜笑颜开,如 果抽歪了肯定会摩拳擦掌再来盒,更不要提还有机会抽到极其稀有的隐藏款,因其稀有度和特别的设计,通常都具有不菲的交易价值和收藏价值。
有人说80后的童年在集邮,集糖纸,集烟卡;90后的童年在集水浒卡,三国卡,西游卡;00后则在泡泡玛特里集着MOLLY、SKULLPANDA、DIMOO等盲盒手办如今10后的“小孩哥”和“小孩姐”横空出世他们又在集什么呢?
《财经调查》接到一些群众反映,市场上有一种叫做卡牌盲盒的产品,在未成年人群中无序销售,孩子们动辄几十元甚至数千元购买这类盲盒,沉迷其中,家长们很是苦恼。小学生沉迷抽卡无法自拔“小马宝莉”卡牌究竟有何魔力?很多城市的商场里,卡游连锁商店的生意异常火爆。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从线下商场里的“专属拆卡座位”到线上的拆卡直播间,卡牌风靡一时,有的孩子花光零花钱购买各种“稀有卡”“典藏卡”……据媒体报道,集卡成了一些孩子的社交方式,诱发炫耀攀比行为,引发家长和社会的担忧。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文、图(除署名外)继奥特曼卡风靡后,又有一种名叫“咕卡”的DIY卡片在Z世代流行,不仅成为学生的社交新宠,而且连上班族都爱不释手,众多年轻人纷纷成为“咕勇者”。什么是“咕卡”?为什么“咕卡”会流行并成为“社交神器”?
实体物品:比如门票、地图、宣传册、明信片、小纪念品等数字物品:照片、攻略、游记等等有朋友说不买或者少买,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大部分旅游过后感觉有纪念性的物品都不是特地买回来的,地图、宣传册都是送的或者拿的,要参观总要买门票的。感觉这些东西还是可以纪念一些经历,所以想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