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4月20日电 题:回到大山的乡村教师宗富春:我留下来 让更多孩子走出去作者 黄玉升4月中旬,云南省西畴县鸡街乡曼竜民族小学的民族文化课上,校长宗富春带着全校彝族学生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双语故事会”活动,彝族学生用彝语和汉语演绎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秋雨过后天气转凉了,要注意保暖可别冻感冒了;在学校里胆量要大些,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多问;父母在外打工,想父母了就跟老师说,老师帮你打通电话跟他们视频聊聊天……”。国庆收假后,巍宝山乡中和小学教师吕泽会又开始了忙碌的教学工作,这是她作为乡村教师的第28个年头。
中秋快到了,马树学上的语文课也和月亮有关,她正使用多媒体课件为班上的13名孩子讲课。马树学是房山区史家营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也是这个四年级乡村班级的班主任。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便回到了史家营乡,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她燃烧了自己31年的时光。
9月,开学季清早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白玉小学74岁退休教师詹秀波像往常一样绕着校舍从教学楼到学生宿舍走了一圈又一圈除了他细碎的脚步声校园鸦雀无声再也没了往日的书声琅琅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学期学校撤并了,孩子们都转去乡里的中心学校等处读书。
"在特殊教育的领域里,每一步都像是在崎岖山路上艰难攀登,但沿途的风景和收获的感动,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我叫李梅芳,来自云南,毕业于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2022年3月,我来到黔东南州黄平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刚踏入特殊教育这一行时,我满心忐忑。
中新网山西新闻2月22日电 姚建、马丽荣夫妇是山西大同新荣区花园屯镇三墩村小学教师,他们在地理位置偏僻、方圆几十公里仅有的村级寄宿制小学一干就是20余年。二人相濡以沫、携手耕耘,以情怀坚守初心、用奋斗勇扛责任,让穷乡僻壤里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
“钟爱教育事业,放飞理想之花。”这是我的追求境界,岁月匆匆,时光转瞬即逝,从我踏进工作岗位至今已足足25年,回首过去,作为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忱与钟爱。我叫杨秀娟,是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小学校长。今天,我来讲讲追梦山乡的教书育人故事。
来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央视网消息:陈艳辉是一位乡村女教师,她来自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她的父亲陈二文也是当地的一名教师。2013年,陈艳辉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跟随父亲的脚步,回到家乡的乡村小学任教。2016年,陈艳辉又报名加入了当地送教上门的团队。什么是送教上门?
潮新闻客户端 沈小玲周一贯今年89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乡村小学语文教育。一周一贯原来是没想过教书的。1936年3月,周一贯出生在绍兴城区宣家坊旧宅。家穷,却供他读书。家里的老人说:“人不读书,眼明却盲。”13岁,他念初一。学校教了两个月,停课了,他只能辍学在家。
江西宜春樟树的芦岭教学点陈云根老师坚守山村教育49年,他一人教3个班10个学生。而今,已过退休年龄的他再无力继续,遂劝说原来的学生黄文春回来接班。目前,在深圳工作已半年的黄文春已同意回来接替陈老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