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8月30日电据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在日本实施核污染水排海第3天,日本环境省就称采集的海水样本中,发现放射性物质氚低于每升7-8贝克勒尔的检测下限。然而,排放将持续至少30年,日本对于长期风险的验证显然不够充分,其公布的初步分析结果不足以说明安全已得到保障。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24日下午1时许,东京电力公司通过海底管道,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到距岸边1公里处的海中。 东电表示,已经在排污口附近开展监测,相关数据计划在日本时间8月25日下午公布。
2023年8月24日下午,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入了太平洋!截至2023年8月31日,核污水已经排入太平洋7天了。由于没有证据证明日本排放核废水已经到达中国,笔者会从日本核废水排放的第一天开始持续实时记录沿海城市辐射值的逐渐变化。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8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日本朝日电视台记者提问,东京电力公司刚刚发布的“ALPS处理水”(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之后的最新海水检测结果显示,氚的浓度目前没问题,中方怎么看待这次结果?
日本于10月5日启动第二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第二轮排放之后,第二次被检验出氚。根据东电在10月7日发布的消息,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口附近取样的海水中,验出放射性物质氚浓度为每升9.4贝克勒尔,但东电却继续辩称“安全上没有问题”。
央视新闻8月24日消息,日本政府无视国内外反对呼声,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正式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在距福岛第一核电站约6.5公里处的渔港,港口停着十几艘渔船,却不见渔民身影。总台记者实地探访,用辐射仪对港口进行了检测,辐射量比东京高出很多。
据央视新闻消息,日本共同社当地时间8月1日报道,今年6月份,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对处理前的核污染水进行分析后,检测出微量的镉元素“镉113m”。报道称,“镉113m” 是重金属镉的同位素,会随着核裂变产生,半衰期约为15年,高浓度的镉在人体内积聚会造成危害。
中新社北京1月23日电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23日就中方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独立取样检测结果答记者问时表示,样本中氚和铯-137、锶-90等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本次独立取样检测结果仅反映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海洋环境放射水平。
到10日为止,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首轮排海已进入第18天。日本福岛县东部沿海的浪江町,是受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核事故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附近许多地方因为仍然存在高辐射风险,已经变成了无人区。9月下旬公布第二轮排放详情8月24日,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福岛第一核电站(资料图)刚刚看到有媒体报道,中国科研机构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口附近独立采集的海水样本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没有异常。这次的检测结果让大家稍微松了口气,毕竟我们谁也不想看到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其实仔细看这几个月的各方报道和政府发布的消息,背后信息量很大。
最近,围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争议再次升温。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引质疑国际原子能机构昨天发布报告,认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报告一出,在周边国家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4日直言,机构报告不能成为日方排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