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科学家在化石中发现。桫椤又称树蕨,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与恐龙同处一个时代,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化的“活化石”,堪称植物界的“国宝”,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你种下了什么树呢?是挺拔的松树,还是优雅的柳树?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献礼。而那些在亿万年时光中依然屹立不倒的古老植物,更是生命的奇迹。它们见证了地球的变迁,也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本期科学故事带你了解一种几亿年前出现并存活至今的植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颖琳 张爱丽图/受访者提供行走在韶关市仁化县灵溪村的葫芦山深处,一株挨着一株的桫椤映入眼帘,树形直立挺拔,树冠呈巨伞状张开,仿佛述说着穿梭亿年而来的沧海桑田。这是与恐龙同时代却幸存至今的史前植物,拥有宝贵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一株株桫椤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微风拂过,桫椤叶轻轻摇摆,一派热带景象。这是罗源县洪洋乡民族村长石自然村坑门里山的一处景象。“这几年,我们村的桫椤越长越多,长势喜人,真是太好了!”日前,洪洋乡林业站站长魏清鹏一边在桫椤群落清理杂草,一边对村民兰善义说。
用镜头聚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从雨林中动植物的“它”视角切入通过展示“它”所生存的美好环境折射雨林生态之美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大生态大保护大发展今天(6月19日)《雨林“它”世界》栏目推出最新一期内容2023年3月23日,生长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一棵高大的桫椤。
N海都记者 林涓 通讯员 刘舒婷 刘其燚 文/图一棵棵桫椤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周边的密林里,不时有桫椤叶伸展出来,在风中轻轻摇摆。23日,在福州罗源县洪洋乡民族村长石自然村,洪洋乡林业站站长魏清鹏和村民兰善义正一起在桫椤群落处清理杂草。“近年来,我们村的桫椤越长越多。
近日,在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王子树乡,发现了小规模植物桫椤群,数量超过100棵,平均树高5米至6米。瑞丽珍稀植物园管理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赵见明介绍,桫椤出现于2亿至3亿年前,曾经是恐龙的食物,科学界称它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对外公布,其辖区内的桫椤分布面积超过3000亩。航拍镜头下的桫椤林(11月2日摄)。新华网发(陶平 摄)桫椤又称树蕨,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是食草性恐龙的食物,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放鸟归林,为绿美打CALL”“种植桫椤、金线兰”“我为绿美深圳献一策”……为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 3月30日,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系列之“草木归 春日明——桫椤野外回归种植”活动在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