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 /文 部门供图9月2日,“清新福建·海丝泉州”非遗展开幕式在北京景山公园观德殿举行。在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之际,此次展览让福建非遗项目与北京皇家园林独有的自然人文景观相融合,更好地迸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感官的双重文化盛宴。
享受自然风光和美食之余,在“非遗”项目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美,正成为新的假日风尚。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项“非遗”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的城市,泉州充分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进一步夯实文化影响力。
【来源:海峡都市报】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施远圻 文/图玩有趣的提线木偶、赏精美的金苍绣品、听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每天下午5点多,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便能在校园内学习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闽南文化之美。原来,这是该校依托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们打造的非遗体验课堂。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这座上千年积淀的历史名城拥有很多头衔,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青睐”要去泉州啦!这次深入探访“非遗主题”的人文之旅,在报名读者的热烈讨论中,悬念拉满。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柳小玲/文 部门供图11月11日,2024海上丝绸之路新加坡国际时尚周暨“国潮泉州·优品出海”中国福建纺织服装(泉州)国际专场推介会在新加坡隆重开幕。泉州文旅非遗快闪推介小分队在继马来西亚大放异彩后,也踏上“狮城”新加坡,展示“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世遗魅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泉州市木偶剧团表演经典剧目《元宵乐》。泉州市木偶剧团演员与北京景山学校学生近距离互动。 受访者供图在侨乡福建泉州,一群表演者轻轻拉动手中丝线,精致小巧的木偶便跃动起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演绎出一个个精彩故事。
孙猴子一个鹞子翻身,灵活地拿起桌上的酒壶,抬手仰头,酒水划过细细一道弧线,进了它张开的嘴里——这听起来只是《大闹天宫》里家喻户晓的片段,但舞台上的齐天大圣是一具一尺长的提线木偶,它闪转腾挪的花哨动作戏由木偶师操纵28根傀儡线做到。
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首年。今晚,泉州提线木偶戏、永春纸织画等泉州非遗将亮相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新春特别节目《2025年非遗晚会》。
提线木偶表演泉州独特的非遗魅力,点燃了槟城市民游客的热情,赢得了众多粉丝。2月29日至3月3日,泉州文旅推介小分队赴马来西亚槟城开展“宋元中国 海丝泉州”文化旅游推介活动,拓展境外旅游市场,提升泉州海外的知名度。槟城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多的城市。
【开栏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荔枝新闻推出“青春守艺人”系列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穿越千年文脉,跋涉千山万水,记录传统非遗的焕新故事,聆听青春传承的时代之音。
孩子们在体验永春纸织画。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供图实习生 张晨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近距离,不抢票,就能看提线木偶表演。”这件“好事”藏在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泉州非遗馆”),让在泉州上大学的00后女孩詹燕赞不绝口:“我愿将它誉为‘民俗瑰宝馆’。
台湾悬丝偶剧团来闽寻根,榕台学子合作将AI与戏偶剧融合——两岸青年“偶”遇 创新非遗传承AI融合戏偶剧《小沙弥海青奇遇记》在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的活动现场首演。记者叶诚 摄8月,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如约而至,两岸青年跨海相会、共叙同胞情。
“五一”假期,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在泉州木偶剧院举办“世遗泉州、悬丝风采”提线木偶戏展演,全团50多位演职人员放弃假期休息时间,从早到晚,每天表演多场,为游客体验非遗魅力提供了沉浸式的表演:《古艺新姿活傀儡》《驯猴》《钟馗醉酒》《狮子舞》《小沙弥下山》…
新华网今日发表题为《非遗文化盛宴的“流量密码”》的文化观察报道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期间全国范围掀起了“非遗热”“非遗大市”泉州掌握其中“流量密码”实现了蛇年文旅经济“开门红”非遗民俗“潮”出圈,文化传承新体验。
文化有大美,自信以持之。武夷竹编、提线木偶、寻埔簪花、河北漆画、中华锦服……10月27日,在第二届世界汉学家大会活动的非遗展演中,精品云集,琳琅满目,各国友人近距离感受中国非遗民俗文化的技艺之美,领略文化意蕴。中外来宾品茗武夷岩茶,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