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记者 何辉接受记者采访时,36岁的马克·艾伦刚从法国飞抵中国武汉。马克是法国人,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3年,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工作。在过去的12年间,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武汉。不过从今年起,他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回法国一趟。
“得知陛下您求贤若渴,希望在您身边和整个帝国内拥有诸多精通欧洲科学的博学之士,因此数年前我们决定派遣我们的臣民,六位博学的耶稣会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所有最新奇的科学知识……”336年前,一封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信,由于路阻且远未曾送达中国。
在欧亚大陆,有两座闻名遐迩的辉煌宫殿——四百岁的凡尔赛宫和六百岁的故宫。它们共同见证了中法两国数百年来的交往历史,又成为现今两国文明互鉴、深入交流的纽带。“故宫和凡尔赛宫一样都是重要的世界遗产,很多法国人对故宫十分感兴趣,他们到中国一定会参观故宫。
新华社香港12月18日电(黄茜恬)“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特展18日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联合主办,旨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
中新社香港11月4日电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4日公布,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博物馆将推出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简称“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展览),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及法国凡尔赛宫近150件珍品。
4月1日至6月30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呈现。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法国凡尔赛宫殿﹑博物馆及国家园林公共机构(以下简称凡尔赛宫)联合主办。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现200件文物精品。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聚焦中法两国互相欣赏、启发与交流的一段重要历史,即日起将展出新一批约20件中法皇家珍品。罕见康熙帝与雍正帝画像瞩目登场的文物有康熙帝戎装像。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巴黎4月2日电东风送暖,春回京城。古老的故宫文华殿内,一件件瓷器、一幅幅画作被小心翼翼地从层层包裹中取出,“唤醒”两三百年前中国与法国文化交往的历史记忆。4月1日,观众参观展览。
中新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应妮)“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1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出了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约200件文物精品。
图①: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 图②:粉地彩绘描金开光花卉人物图两节瓷瓶。 图③:《十骏马图册》(局部)。 图④:绘图仪器。 图⑤:观众在遇见博物馆看展览。 遇见博物馆供图 图⑥:观众在故宫博物院参观展览。 杜建坡摄(影像中国) 图⑦:青釉香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