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55年的共和国将帅授衔名单公布时,有个现象让不少人疑惑:当年八路军的三位师长(林彪、贺龙、刘伯承)毫无悬念成为开国元帅,但六个主力旅的旅长中,却只有徐海东、陈赓获得大将军衔,其余四位都是上将。这个看似“断层”的现象背后,藏着中共军队发展史上最复杂的军功评定逻辑。
八路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力量,一共有三个师的设置,每个师各设正副师长,分别是:115师师长林帅、副师长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萧克,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建国后,三位师长授了元帅军衔,三位副师长中,聂荣臻和徐向前也授了元帅军衔,萧克授上将军衔。
如果您觉得不错,就点个“关注”吧文案丨墨斗鱼纪事编辑丨墨斗鱼纪事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根据协议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老总任总指挥,下辖三个主力师。其中林总任115师师长;贺龙任120师师长;刘伯承任129师师长。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抗日战争期间,贺龙元帅能征善战,更是被称为八路军三大主力师长之一。可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却陷入了“隐身”的状态当中。解放战争时中共中央对贺龙元帅下达了新的命令。
115师政委聂荣臻,在115师工作了两个半月,就独当一面,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政委,此后一直在此主持军政大计,直到解放战争中仍是独当一面,华北军区组建壮大的华北野战部队实力强大,虽不是与一、二、三、四几大野战军并称的野战军,但实力亦非常强劲,实际上比一野实力都强,一野后期解放大西北,一半功劳是华北部队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共双方放下之前的恩怨,携手共同抵御侵略者,红军被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简称八路军,隶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新成立的八路军共下辖三个师,师长的人选分别是红军名将林总,红军军神刘伯承,以及德高望重的贺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