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最高的古装剧《大明王朝1566》,3/5的篇幅都在浓墨重彩地讲一件事—“改稻为桑。”改稻为桑具体是什么内容呢?简单来说,就是大明嘉靖时期,官员贪污腐败横行,皇帝还要修殿宇,土地兼并严重。这些原因导致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为了节源开流,也为了保住严党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大多数人对改稻为桑的认知来自于国产剧《大明王朝1566》,我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剧的剧情与逻辑。嘉靖年间因天灾、战争、修宫殿等用度及贪腐因素导致国库亏空,为了开源,严嵩、严世藩为首的严党提出“改稻为桑”的国策,将浙江的部分稻田改为桑田,以增加丝绸产量用于出口。
改稻为桑的目标是解决国库亏空,手段是廉价兼并百姓田地,本质是进一步压榨盘剥底层人民。按鲁迅他老人家的说法,封建社会的本质就是吃人,人吃人也好,蚕吃人也好终归是要吃人,严世蕃和罗龙文说的很通透,改稻为桑必须让当地丝绸大户来改,老百姓的田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大明王朝1566起始,嘉靖帝确定改稻为桑的国策,从皇帝的角度来考量:稻田桑田 一、利国,多种桑多产丝多产丝绸,卖到西洋赚取外汇以补国库亏空; 二、利民,由稻改桑,一亩田获利能力提升1倍,且前三年内税赋以农田征收; 国策由浙直总督胡宗宪来统筹推进,但是事非经历不知难,对于嘉靖帝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