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报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厦门市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和项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相关性肺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备案审查,成为厦门市首家实现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与项目“双备案”的医疗机构。
昨天上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启动“无陪护”试点病房,首批开放的试点病区是骨科和神经内科。“无陪护”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与医护人员代替家属承担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照护,包括生活照护、餐食服务、陪检服务等。家属可以不用陪护或陪而不护,减轻原本的陪护负担。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30日讯(记者 李方芳 蔡嘉雯/文 陆军航/图通讯员 陈雯 刘灏)现今社会,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下,如家人因病因伤住院,家属很难抽出时间来陪护,且陪护同时很难完成需要相对专业的基础护理内容,如翻身拍背、喂食排泄等。
为加强肿瘤生存患者生育力的保存与保护、精准决策抗癌结束后助孕介入的时机,3月2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启动省内第一家肿瘤生育力保护多学科门诊,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MDT)的方式,为肿瘤患者提供科学、全面、个体化的生育力保护方案,确保她们在接受有效治疗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其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3日讯(记者 昌利君 通讯员 陈雯 王思佳 文/图)“孩子年初在这里进行了肝脏移植,听说今天有义诊,我们特地赶过来。今天是儿童节,第一医院还特别准备了音乐会。看到孩子很开心,我们做父母的也高兴。”福建首例肝移植手术患者小乐(化名)的妈妈激动地说。
“阿轩(化名)昏倒了,要送医院抢救!”2024年12月23日,阿轩妈妈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原来,23日中午,阿轩上完课返回宿舍时,突然昏倒在地,任凭同学怎么叫喊也没有反应。同学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调度员指导下对阿轩进行心肺复苏(CPR)。
由姜金娜领衔的专家团队为孕产妇提供专业安心的医疗照护和全面的健康指导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 李方芳 陆军航 文/图 通讯员 陈绍雯)孕期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都是一段特殊且充满期待的人生旅程。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2月25日讯 (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刘灏 文/图)近日,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海沧生物医药港共同承办的2024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年度报告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发布会在厦门举行。
10月12日上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厦大附一”)洪涛名医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这也是厦门市设立的首个神经外科专业名医工作室。厦大附一神经外科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神经疾病诊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来源:【厦门日报】■2024年12月23日■地点:厦大附属第一医院18岁的厦大学生阿轩(化名)心脏病发,突然倒地昏迷。妈妈接到老师电话后,顾不上收拾东西直奔高铁站。阿轩心脏“罢工”,抢救举步维艰,即使救回来,也可能遗留严重脑损伤。
10月12日,厦门市首个神经外科专业名医工作室(洪涛名医工作室)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据悉,这是厦门市设立的首个神经外科专业名医工作室,将进一步巩固该院在神经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为闽西南地区的神经疾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诊疗服务。洪涛(中)在门诊为患者接诊。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13日讯(记者 李方芳 通讯员 陈绍雯 文/图)12月6日—8日,由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承办的“国家口腔医学中心2024年联合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举行了首批专科联盟授牌仪式。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2月4日讯(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雯 李欣)11月2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厦大附一)减重诊疗中心正式启动。这也是厦门市首家专业的多学科减重诊疗中心,随着该中心的启用,厦门地区肥胖诊疗进入专业化、规范化和一体化的新阶段。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9月27日讯(记者 林少蓉)2024年9月26日,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的肿瘤领域治疗专家一行飞抵厦门,参观访问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厦大附一”),旨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肿瘤领域的创新治疗成果分享与临床实践交流。
来源:特区新闻广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一时间,肥胖、减重等相关话题引发热议。近年来,我市多家医院都开设了体重管理、减重专病等门诊。这些门诊能解决哪些问题?又该如何科学减重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随着DeepSeek“横空出世”,全国各地医院也掀起一波本地化部署DeepSeek的热潮。近日,厦门多家医院接连“官宣”,将DeepSeek-R1的大模型与医院业务系统整合,将最新AI技术服务于临床诊疗,提供智能诊断和治疗辅助。“AI+医疗”已经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