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记载,黄浦夺凇以后:“从上灌之,是以流皆清驶,足经敌潮,虽有浑浊,不能淤也……水势遂不复东注松江,而尽纵浦水以入浦,浦势自是数倍于松江矣!”因为疏通改道后的黄浦江,不论是从宽度还是水量上,都远超吴淞江,从而成为太湖东流入海的主要渠道。
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世界级地标和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基因。每当站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我都会想到这里应该有一个纪念碑,讲一讲上海的母亲河是如何发展成为现在这样的格局的。
黄浦江宽度在300至770米之间,其中南黄浦段,江面宽300至450米、东黄浦段,江面宽600至770米、过了徐汇区龙华镇后,江面宽又收缩至450米左右,黄浦江始于淀山湖,在外白渡桥与苏州河汇合后,一同注入长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把上海分成浦东和浦西两部分。
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樱桃河畔,微风徐来,“泾”彩不断。“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今天,你将听到的是《这里,就是浦江第一湾》节选。
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源头在淀山湖,它在外白渡桥与苏州河相会后,在吴淞口注入长江,它也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流经上海市区,把上海分成浦东和浦西两部分,是上海的重要水道,上海港客、货码头所在地,沿线还有景观大桥和隧道,适合游客打卡。
黄浦江发源于淀山湖,流经上海最终汇入长江。在黄浦江上有很多轮渡航线,它们连接着两岸。轮渡在上海有百年历史,并且在今天也依旧运送着乘客。黄浦江的滨江岸线有很好的风景。这里有跑步道,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当游客们感到疲惫时,可以在小径旁边的长椅上休息。
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樱桃河畔微风徐来“泾”彩不断黄浦江是上海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翻开上海市地图,最为显著的地理特征之一,就是作为上海市母亲河的黄浦江。
一条黄浦江,半部近代史。了解黄浦江及两岸的前世今生,就抓住了近代以来上海乃至中国历史变迁的关键线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是吴地非常荒凉的乡村,因地势低,雨水一多就会发生涝灾。战国时楚国公子春申君黄歇封于此,他不辞辛劳带领大家开凿了一条直通长江的河道,从此两岸百姓安居乐业。
赵家沟,是浦东新区一条连通黄浦江与长江出海口的骨干河道。在赵家沟入长江口处,一座全新的泵闸即将亮相。记者近日从新区生态环境局获悉,作为建国以来浦东新区启动建设的最大单体泵闸项目,赵家沟东泵闸即将完成施工建设,弥补浦东北片防汛基础设施短板、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1999年11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专程到长汀视察、指导水土保持工作,发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号召。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上海市平均海拔2米左右,上海市金山区的大金山海拔103米,是上海市的最高点,这正是由于上海市以及周边长三角地区地势地平,所以上海市没有区域性的大江大河,唯有发源于淀山湖的黄浦江和发源于南太湖的吴淞江作为上海水系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