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对朱某进行审讯 眼下,不少人希望通过网络寻找人生的另一半,但需要注意的是,网上交友须谨慎。市民陈女士通过某交友平台认识了一男子,对方自称是某单位公职人员,先后骗取陈女士60余万元。目前,民警已将犯罪嫌疑人朱某抓获。
一天朋友垂头丧气的来找我散闷,聊天中知道了他在网上交友已经花了近3万,而女友花了近6万,至今都无法得到对方的联系方式。朋友示出在支付宝和微信上的支付的明佃,果然量达两万多。问友交个友何以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8月31日消息(记者 李波)记者从海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获悉,该市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发生警情呈持平趋势,案件高发以刷单返利、消除不良记录、虚假网络投资理财为主,易受骗群体为网购人员、单身女性、公司职员、无业人员、急需资金周转人员,年龄段在14至65岁之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湖北武汉,有名年轻女子,她自称叫“阿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与70多名男士相亲谈恋爱。这个“阿双”对自己的男友体贴、温柔、通情达理。然而,这个看似完美的“女友阿双”却被刑事拘留 ,因为她的背后,竟然还隐藏着一个专门炮制“婚恋陷阱”的诈骗团伙。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分子藏身其中,以相亲为名实施诈骗,给用户带来精神和经济损失。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题:婚恋交友App里藏着多少“灰色地带”?新华社记者鲁畅、孟含琪、吴文诩近年来,网络婚恋交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增速明显,手机应用商城上多个排名靠前的婚恋交友App下载量过亿。
短评 前段时间,央视3·15晚会多家婚恋公司因“把客户当成猎物”被点名。几家婚恋网站涉嫌用优质的异性资源、0门槛的诱人广告、言之凿凿的成功案例作为噱头欺骗消费者。这类平台的新入职员工,培训主要内容竟是“话术”。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 题:网络交友小心“甜蜜陷阱”新华社记者黄江林网络直播间“钓鱼”,假借恋爱名义“收割”,“榨干余额”后立刻“蒸发”……近期,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侦破一起案件,诈骗分子通过花言巧语,让受害人掉入恋爱的“甜蜜”陷阱,在“借钱”200多次、共计65万
尺度不断升级,甚至主动提出裸聊。情色背后,其实是一个温柔陷阱。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友已经成为一种交友方式,特别是当前各种交友软件盛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交友类诈骗高发,越来越多的人在“恋爱”中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