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李鑫 王震马来西亚吉隆坡,2023年3月16日——在“三月三,拜轩辕”的古老传统中,首届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吉隆坡隆重开幕,吸引了近2000名马来西亚华侨华人代表、友好人士及海内外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中原网讯(郑报对外传播中心记者 杨晗 正观新闻记者古晨茜)3月16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马来西亚同拜活动——首届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吉隆坡举行,吸引了近2000名马来西亚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友好人士及海内外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3月16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马来西亚同拜活动——首届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吉隆坡举行,吸引了近2000名马来西亚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友好人士及海内外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三月三,拜轩辕”,肇始春秋,绵延至今,已成为华夏子孙慎终追远的集体记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雪兰莪3月16日电 (记者 陈悦)“乙巳年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16日举行,逾2000名马来西亚各界人士齐聚雪兰莪州仙境古城共拜黄帝。本次活动由马来西亚华人姓氏总会联合会主办。在仪式现场,处处可见写有“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的黄色旗帜。
3月16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马来西亚同拜活动——首届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吉隆坡举行,吸引了近2000名马来西亚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友好人士及海内外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三月三,拜轩辕”,肇始春秋,绵延至今,已成为华夏子孙慎终追远的集体记忆。
本报讯(郑报对外传播中心记者 杨晗 正观新闻记者 古晨茜)3月16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马来西亚同拜活动——首届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吉隆坡举行,吸引了近2000名马来西亚各界华侨华人代表、友好人士及海内外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由美国政要、企业家、老侨新侨分别向人文始祖敬献花篮和净手上香缅怀始祖:Livermore 市市长 John Marchant、Danville 市副市长 Newell Arnerich、前加州众议员朱感生夫妇、Saratoga 市市长 赵嬿、Millbrae市议员Anders Fung、Fremont市议员黄洁宜、 美国RAVV集团总裁 孙鸿玉,中国侨联海外委员何孔华、美国美西河南商会会长崔增娣博士、中国侨联海外委员李竟芬、美国硅谷文化科技园创始人林青、美中文化促进会会长陈万祥、 拜祖大典组委会总指挥 张福明、北加州东北同乡会会长邵金涛、全美山东同乡联谊会监事长徐庄向人文始祖敬献花篮;
常言道“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三,人们都会聚集在黄帝故里——河南省郑州市新郑,举行盛大的拜祖大典,借此表达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敬仰和缅怀。2024年的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今天(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三月三,拜轩辕。”自轩辕黄帝在河南新郑的轩辕之丘诞生,三月三便与黄帝紧密相连,成为后世子孙缅怀始祖、祈求福祉的重要时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新郑地区便有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这一传统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在唐代以后形成规制,并在历朝历代得以延续。
“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古来有之,绵延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经过十几年的成功举办,在海内外华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家园。共同的民族情,不变的中国心。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简称“拜祖大典”)将于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昨日上午,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今年的拜祖大典筹备情况如何?与往年相比,又有哪些新亮点?一起来看下吧。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韩玉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简称“拜祖大典”)将于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昨日上午,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今年的拜祖大典筹备情况如何?与往年相比,又有哪些新亮点?一起来看下吧。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吴海舒 实习生 董昊 受访者供图】三月三,拜轩辕。4月11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于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仰韶彩陶坊酒第11次被选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供奉用酒。今年是仰韶酒业全国化战略的正式启动之年。
3月18日,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闻发布会在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将于2025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黄帝故里——中国河南·郑州新郑举办。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主题仍然是“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
中新网陕西黄陵4月5日电 题:海外侨胞黄帝陵谒祖:四海归家 缅怀先祖作者 阿琳娜 王丽莎“身为炎黄子孙,到黄帝陵寻根谒祖,于我而言意义重大。”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一带一路”委员会副主席李德华4日表示,第一次参加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内心十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