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年的装饰品中,比起年画来,剪纸的前途更乐观。剪纸有前途,关键是它入门门槛低——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只要手不抖眼不花,拿起一把剪刀就能剪。剪纸的历史也挺久,有剪刀有纸就有了剪纸。中国的剪刀最早据说出自黄帝时代,但真正能看到的实物最早是西汉时期的南越国铁剪。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互动编辑 孟德霞新的一年就要来咯,当然,最有仪式感与欢聚感的方式,莫过于多彩多样的迎新春活动啦!2021壹点新年宠粉计划又一重磅活动来袭创意年画剪纸大赛↓ ↓ ↓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起创意年画剪纸大赛,征集寻找全省各地的民俗艺术达人。
三两分钟,雕刀飞舞,一张纸摇身一变成翩然的蝴蝶。10月21日,在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蔚县剪纸非遗传承人周淑英正向众人表演剪纸工艺。周淑英介绍,“蔚县剪纸虽名为‘剪纸’,却不是剪出来的,它实际上是一门刀刻与点染的艺术。
新春时分,剪纸贴窗花,接福纳祥,是春节最常见的民俗。不过在众多剪纸这一传统技艺中,海派剪纸历经上百年的历史沉淀,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狂朴实,又有象征南方剪纸的细腻秀丽,兼容并蓄,2008年,海派剪纸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海派非遗过大年》就去看看“海派剪纸”中的年味。
如此剪纸,堪称一绝,称其“中华第一剪”毫不为过文/徐茂林近日,笔者从网上发现中国新闻网2020年1月1日报道<“中华第一剪”李宝凤携油画般剪纸作品在长沙展出>的消息,浏览后令爱好书画的我感到耳目一新,尤其是三年剪出的6.6米《红楼梦》长卷,更令人拍案叫绝。
9月15日下午,“紫牛新闻,无远弗届”扬子晚报紫牛新闻上线5周年暨紫牛新闻7.0版升级启动仪式在南京网红打卡地——鱼嘴湿地公园举行。“刚刚听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讲述扬子晚报阳光助学的故事,我不禁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王玉芳是济南市莱芜区一位非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而她的丈夫魏述洋则是非遗渔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四月以来,二人共同创作,持续剪出二十余幅崭新的原创作品,以致敬那些曾奋斗、仍拼搏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
9月26日,在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技艺传承人郑国平的家中,伴随着剪刀有节奏的咔嚓声,纸屑一 一掉落,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逐渐显现出来——国庆将至,他正在创作爱国题材的剪纸作品,作品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由56条龙构成,寓意56个民族团结一心,中国如巨龙腾飞。
60年来,雷锋精神传承不息,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灵,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氏女红传承人武瑞娜,用剪纸向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人物——雷锋致敬。
【非遗天水】一刀一剪显乾坤秦安剪纸一刀一剪间,信手拈来,意蕴深远。一纸一片中,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在秦安,家家女儿会剪纸,户户闺中爱铰花。□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何喜田秦安县,北接定西,南邻陇南,自古就有“安定”之意。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黄御恒 郓城报道为进一步促进菏泽牡丹文化和郓城非遗剪纸文化国际传播,在中共郓城县委宣传部积极的推动下,11月25日,在俄罗斯奥廖尔市奥尔洛夫斯克地区的盛隆集团,从事中国中草药工作的友人王峰组织开展了一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代代传承的郓城剪纸”主题活动
美好的事物和感情,都是互通的。这些剪纸,是赵忠秋剪的。1984年,赵忠秋去世了。这些剪纸,都是四十年的事情了。对于这些剪纸,赵忠秋的儿子从去年开始进行整理,“妈妈的手啊,多么巧!”“我记得在我们的家里,一躺下,就能看到屋顶上面的剪纸,是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