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机器人,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想到当下的一个热词——人工智能。没错,这是未来工业革命的大趋势。未来智能机器人将走进工厂,医院、码头、机场,矿山、深海,走上流水线替代繁复的人工作业,彻底解放人们的双手,甚至帮助我们完成自己也力所不能及的工作。这不是吹牛,也不是现代人的梦想。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机器人产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方向?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的智能制造从零起步,不断建立起完善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制造业几乎从零起步,几乎没有任何大型的科研设备。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指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什么是“未来产业”呢?它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恩格尔伯格在1925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从小便是一个科幻小说爱好者,他在1950年的时候读到了一本阿西莫夫的小说《我,机器人》,正是这本小说给了他灵感,刚开始读的时候,恩格尔伯格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读了几遍之后他开始萌生了自己制造一个机器人的想法。
一、元宵节大佬局C位!这个90后凭啥和任正非、黄仁勋同桌?王兴兴(左)与英伟达CEO黄仁勋(右)元宵节一张神秘合照刷屏科技圈:小鹏何小鹏、霸王茶姬张俊杰等大佬齐聚华为,而站在任正非身边的90后创业者王兴兴,成了全网焦点!这个年轻人到底什么来头?
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承载辉煌篇章 诉说不朽故事拥抱未来希望75载岁月变迁辽宁就像一本见证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日记”每一页都诉说着感人的故事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在辽宁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在辽宁新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在辽宁······每一个“第一”的故事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沈阳的骄傲”新
前言: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外国有机器人,中国没有。现在中国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技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青少年尤爱机器人,下面简要介绍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的亊迹,以飨读者。1、1931年,蒋新松出生在江苏江阴北大街,有苦难的童年。他聪明好学,连跳两级,11岁就小学毕业。
11月16日,记者来到北京通州区探访农民机器人发明家吴玉禄。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农民吴玉禄,30多年潜心钻研机器人。据了解,每个机器人都有“绝活”,均被冠以“吴”姓,按出生先后依次取名“吴老大、吴老二、吴老三”等,一直到“吴老六十三”。他已有63个“孩子”。
炙手可热势绝伦。集齐技术、资本、政策和市场,机器人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共有45万多家智能机器人企业,在过去四年里增长了两倍。当工业机器人企业正在思考怎么用AI技术,凭借AI技术快速崛起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已迫不及待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