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的发明,揭开了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序幕,然而在全球化、数字化、后工业化的晚期现代社会狂飙突进的同时,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如影随形,反全球化、民粹化甚嚣尘上,这迫使人们反思,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影视锐评】“带着微短剧思维做长剧集”成为今年业界颇为引人注意的创作趋势。在一些长剧集中,经典叙事的谋篇布局、铺垫伏笔被具有压迫感的前置高潮、高频反转、金句台词消解。在“快”“狠”“爽”的创作观念下,作品铺陈叙事时的娓娓道来、细腻描写少了,强烈冲突、激烈表达多了。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
本文经作者许可译自Tom Redshaw, “What Is Digital Society? Reflections on the Aims and Purpose of Digital Sociology”, Sociology, 00(0) 1-7.
作者:傅守祥(湖州师范学院跨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展望未来,新技术与新人文的互相融合与融通应该是数码时代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创作者如何选择和应用数码技术这把双刃剑,对文学艺术审美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新媒体语境中,需更加重视深度思索和反思思维的作用。
本文为“出去散步吧,这是生命之光——与瓦尔泽一起散步:罗伯特·瓦尔泽《散步》新书分享会”文字整理稿。苏远:各位老师,各位读者朋友们下午好。非常高兴在刺鱼书店举行罗伯特·瓦尔泽的《散步》(范捷平老师译本)新书发布会。大家可能已经看了我们的简介,我一看嘉宾的名字就备受震撼。
然而,网络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仍需要创作者进一步精准把握其艺术特征和叙事策略,不断提升审美价值与思想引领,打造出更多既满足大众娱乐需求又蕴含正能量的作品,推动行业向高质量、精品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李瑶兰(山西财经大学)11月12日下午4时30分,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最新作品全网发布,正式回归大众视野。新视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生动展现了中国漆器的独特美学和工艺之美。网友纷纷评论:“终于回归了”“好久不见”。
我从一个很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槛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保尔剪头发,买衬衣,到冬妮娅家做客......
最近,“电子榨菜”的说法很火。用榨菜下饭是国人一贯用以解决食物乏味的办法,只要有一包榨菜,这顿饭的味道就会好上许多。同理地,电子榨菜指涉的是年轻人吃饭时用来“下饭”的视频。在风格上,电子榨菜的特点是熟悉、亲切、轻松、毫不费脑,哪怕观众一边分心吃饭也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视频信息的接收。
观察如今的学术话语,抽象、晦涩与枯燥,似乎成了理论的代名词。空泛、不切实际和纠缠于概念,仿佛成了理论的原罪。研究理论或以此为志业的学者,似乎也有额外的责任与义务,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向同行与大众表露心迹,证明自己不是没有灵魂抑或沉迷概念天国的专家。这种情况在社会科学中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