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哈密市支教老师期满即将离开离别时分鞠躬与学生泪别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大连理工大学第二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服务队3名志愿者在哈密市第十一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这段时间里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大美新疆、瓜乡哈密贡献了青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晓波 实习生 刘子琪 文图“发奋图强做栋梁,不负年少。”7月28日,在洛阳市宜阳县高村镇王眷小学,同学们在河洛义教的支教老师带领下,合唱《少年中国说》,短短21天的相处,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与支教的老师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高声歌唱。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西部志愿汇”(ID:xbzyz010),抖音@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昌吉日报、@四川省索玛慈善基金会、@银俊儿,
“在你踏上离别的火车,那一刻我只顾着流泪,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望一路珍重……”1月16日,浙江宁波支教老师谢梦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支教结束时,同学们集体起立唱《别知己》送别老师。师生之间含泪告别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谢梦淋,宁波市咸祥中学的化学一线教师。
7月3日下午,苏正民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学生们在课堂上写下两年后各自的心愿。长江日报特派记者胡胜 摄□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张维纳“苏老师,您是不是要走了?”一个月前,不断有学生问苏正民这个问题。为让学生们安心准备期末考试,苏正民一直没有和他们正式告别。
苏正民和班上同学们的合影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将会奔向各自的那片碧海蓝天,而这是远行前最后告别,谢谢你们曾陪我走过的这一年,我在这半途给你们祝福。”7月3日,苏正民迎来了这一年支教生活的最后一节课。
□吴非函(长安大学)烟花下迎接2024年到来的画面还历历在目,真挚的每句“新年快乐”还在耳边回响,2025年竟也已经在到来的路上了。2024年9月,我刚刚进入新闻系学习。从新闻采访与写作到融媒体出镜报道,在一次次真实的采编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实践的快乐,时间好像也放慢了脚步。
9月3日,四川凉山小伙苏正民背着行李返回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始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去年,苏正民因“毕业论文中6000字致谢65人”走红网络。本科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凉山支教一年,从一名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如今,一年支教生涯结束,他返回母校继续读研。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3日讯(特派记者张维纳)7月3日下午2时,随着上课铃响,苏正民走进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第二中学七年级19班与学生告别。7月3日,苏正民结束为期一年的支教,为学生上了最后一课。
今年1月,来自浙江宁波的化学教师谢梦淋结束在四川越西县的支教工作,同学们集体起立,唱歌为她送别。师生之间含泪告别的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可能未来会为了再见我一面,就走出这个大山。”谢老师在课上说的这句话,被孩子们记在了心里。近日,越西中学的学生,跨越2000公里到浙江宁波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