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看到现在的一些网文和文学作品,对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生活充满了嘲讽,字里行间,中国人到了八十年代忽然就解决了吃饭问题,那姿势,真是“天上掉下个大胖子”,充满了魔幻,全然忘记了最简单的成长逻辑和过程积累常识。
中国人能吃饱饭,是一些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农业八字宪法”所指出的那样,缺一不可。“庄稼一只花,全靠肥当家”,就从肥这方面来讲,中国几千年的农耕史,使用的都是农家肥,因此,亩产长期在一二百斤上下徘徊。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金黄的稻浪在阳光下翻滚,辽阔的田野上机器轰鸣,这幅场景在中国大地上随处可见,见证着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之路。从曾经的饥荒频发到如今的“粮仓充实”,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毛主席说过:“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模式,同时也是传统的牛耕方式,当西方出现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仍然是维持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许多人在谈论中国经济时常有一种印象,似乎中国已经是一个长期富裕的国家。高楼大厦林立、高铁网络四通八达、移动支付便捷高效,这些现代化成果让人产生了"中国长期富裕"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与历史事实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中国大部分人口实现温饱也就是近二十余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