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系列报道之二本报讯 (记者周慧、潘彧)“以房养老”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昨日,新浪针对网友们对“以房养老”的态度做了一个调查,有九成网友认为“以房养老”荒唐,仅一成网友认为其有合理之处。在不少网友激烈的言论中,多数网友认为“无法接受,不确定因素很多且不靠谱”。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随着首批个人养老理财产品的发售,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已全部亮相,各商业银行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大战”仍在继续,并且目标对象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推广人员已将方向瞄准养老需求并不强烈的年轻人。
网络上研判文章很多,但凡用居住基本面:舒适度、学位、产权等纬度对公寓进行价值分析的,统统都是错的。由于产品特殊,加上高昂的税费让交易成本比住宅高了不止一星半点,所以买公寓大多只能老老实实地捂着,并不能简单以转手难度、卖出/买入的价差来评判升值空间。
近年来,“卷不动,想躺平”的说法在年轻群体中颇为流行。前不久,“上海小夫妻存了300万元提前退休,过躺平生活”的新闻成为网络上的讨论焦点。最近,萧山一位姑娘在杭州一本地论坛发帖称,目前的工作很不开心收入又低,而父母给自己买的房子每月收租约1万元,这种情况下,可以辞职不上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