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末至明清时代,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曾广泛流行着一种名为“棉甲”的铠甲,在清代时,棉甲甚至一度成为了八旗军的制式铠甲,和八旗兵形象牢牢绑定,这就让人们很好奇了,为什么棉这种听起来就柔软松软的材料会和坚固的铠甲扯上关系?
古代铠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承载着战争、技术与文明的交汇。随着在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加之诸侯争霸频繁用兵,大大推动了铠甲制造业发展,铠甲开始广泛装备军队,鲜卑族采用的铠甲也大多由皮革制成。
01首先,作为泱泱大国,元政府的部队虽然装备皮甲,但铁甲是不可少的,元军主要装备有柳叶甲、铁罗圈甲等盔甲,而这些制式的甲胄在明朝时期也同样装备,如《明会典》中记载有在洪武年间给皇城将士配发“柳叶甲、锁子头盔六千副”。
何谓棉甲,就是使用丝织品制作成的甲衣,内衬镶嵌铁片,外层以棉布织成,起到双层护体的作用。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有提到这一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铁质的甲胄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性能不佳。
清朝以骑射开国,武功定天下,装备、服饰等处处都遵循旧制,已备武装。特别是参加重大军事活动时,将士都要身着戎装,彰显军纪的严明与等级制度的威严。那么,八旗甲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它和八旗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八个旗是否有差别?这套甲胄又是在什么场合穿着的呢?
原标题:古代阅兵咋穿:唐朝有纸铠甲 明代出现“V”字领核心提示:唐代还出现了非常特别的铠甲:纸甲。它是用多层纸叠粘在一起制成的甲衣,在分量上比青铜、铁制作的铠甲轻。“明代的铠甲在设计、制作中也注意了时尚化。比如出现了潮味十足的‘V字领’、 ‘镂空式护耳’等时尚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