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1949年4月出生于广东汕头,祖籍梅州蕉岭,美籍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名誉院士,哈佛大学数学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物理学家的直觉要依靠数学来证明,去实现,这是数学和物理2000多年来互相支持的过程”“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需要强有力的基础学科作为根基,需要年轻人一起努力”……2024年的第一天,复旦附中的校园里热闹非凡,来自复旦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交大附中、上海市实验学校等9所初高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最前沿的数学中心之一。达到这个愿望,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重要学者——我们引进的学者基本是世界第一流的;同时,要让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学生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熊杰 通讯员 于欢)“要成为真正的数学人才,兴趣很重要,励志做研究,要少些功利心。”近日,清华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走进厦门双十中学,与学生“面对面”聊数学。在学校的阳光心坊,20多名双十学子与丘成桐进行了近距离交流。
中新社北京4月28日电 题:丘成桐谈AI:帮助数学但不能改变数学中新社记者 杜燕 徐婧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举办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数学对于推动人工智能(AI)等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而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数学发展,但不
2023年3月14日是国际数学日(International Day of Mathematics),也被称为“π日(Pi Day)”。画一个直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就是3.1415926535……一个被称为Pi(π)的数字。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日讯(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陶然)4月30日,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著名数学家丘成桐院士受邀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第330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向现场400名师生作了题为“中国数学的现状和将来”的报告。丘成桐院士作报告。
颁奖典礼上,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表示,当前中国数学专业大学生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同时,他提出,下一步的目标是要提高研究生水平,“研究生才是中国的未来”,高水平研究生对于发展基础科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在上海开幕,包括三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国内外近40位顶尖科学家齐聚上海,共同探讨“基础科学的现状与未来”。论坛开幕式上,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谈了数学与物理学、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价值,以及对基础研究政策和环境的看法。
当前科学研究已进入交叉时代,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应该如何平衡?在7月24日开幕的浦江基础科学发展论坛上,历史上第一位获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强调了交叉学科中数学的重要性,"当今科学研究越来越交叉和互利,而数学是基础学科,能与很多其他学科实现交叉。
“上海有可能成为世界数学中心。一方面,江南一带发展基础数学有着历史根基,全国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都来自长三角地区,包括我的老师陈省身,另一方面,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基础数学发展,因此又有了经济支持,所以我很看好未来,数学在上海的发展。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丘成桐直言:“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依然有待提升。”《中国科学报》:在此次大会上,一直与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有密切合作的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席南华院士表示,在您的带领下,数学科学中心正为中国数学研究领域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助力中国数学发展迈上新的高度。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炯强)“未来三年是中国数学水平崛起的关键时刻”——昨天,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做客复旦,在第二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上以“中国数学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报告时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