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12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今晚,《跟着国乐去旅行》“连南站”文旅音综在广东卫视开播,带领观众走进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寻访“瑶歌声宏”“长鼓劲舞”的文化之美。载歌载舞的瑶族人。
央广网桂林6月10日消息(记者罗兰)“恭城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当年乾隆喝三碗,金口御赐爽神汤。”这是在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打油诗。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起走进恭城,品一碗正宗的恭城油茶,体验瑶乡“非遗”油茶文化。
瑶族长鼓舞。排瑶民歌、过山瑶民歌、客家山歌、瑶绣服饰展、瑶族长鼓舞、瑶族耍歌堂……舞台上,16个非遗节目轮番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这是连南瑶族自治县在县工人文化宫举行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瑶族耍歌堂”展演展示活动的一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星彤图/主办方提供(另署名除外)视频剪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炯勋Transparency穿着瑶族传统服饰的沙腰妹和阿贵哥拿着瑶族长飘带奔向舞台,伴随着铿锵的鼓声、现场的欢呼声、响彻云霄的礼炮声,沙腰妹和阿贵哥们开始载歌载舞,一场极具风情的瑶族歌舞展演
团队成员在体验扎染工艺前,非遗传承人房二贵沙为大家讲解流程。 罗凯丹 摄非遗传承人房秀莲指导团队成员扎布。 罗凯丹 摄广东海洋大学清香远溢实践队来到中国瑶族博物馆,探访非遗文化。南都校探发起“校探头条征集令 我的暑期生活大赏”作品征集活动,收集同学们暑期生活的缤纷瞬间。
“我从长辈手里继承的这个凤冠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了,长辈们告诉我,凤冠顶上的图案就是用反面绣绣出来的瑶族盘王印,一定要传承下去。”近日,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75岁的邓正姣坐在家中,身着传统瑶族服装,展示手中的“传家宝”。
瑶族刺绣文丨认知历史编辑丨认知历史广东连南瑶族,作为粤北山地地区的一个具有1000余年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其天然风貌与人文风貌仍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保存。连南县瑶族的绣品有悠久的历史,主要有两大类:排瑶、过山瑶,尤其是排瑶的绣品。
清代李来章在《连阳八排风土记》中记载道:“各排男女来会,以歌答之,至夜宿于亲戚之家,间有以银牌红布作贺者。”生动反映了银器在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每到瑶族传统节日、婚礼、葬礼等场合,瑶族人都会穿上绚丽多彩、光彩照人的刺绣盛装,佩戴琳琅满目的瑶族银饰。
瑶族,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五个省130多个县,其中以广西为最多。瑶族支系众多,因居住地、服饰、生产方式等不同,被称呼为“过山瑶”“蓝靛瑶”“白裤瑶”等,而在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有一瑶族支系对红色情有独钟,因妇女服饰尚红而得名——红瑶。
在永州,有舜帝南巡的足迹,有瑶族盘王节的欢歌,有江永女书的神秘……每一处风景,每一项非遗,都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舜帝祭典、女书习俗、盘王大歌、祁剧、祁阳小调……永州拥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个春节,永州邀您共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莽山瑶族盘王节是莽山瑶族祭奠祖先盘王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莽山瑶族盘王节活动分为祭祀和庆典两个部分。祭祀时必唱《盘王大歌》,追溯了人类起源、瑶族族源、迁徙历程等历史故事;庆典以唱瑶歌、跳瑶族长鼓舞为主,再现了瑶民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