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啊,中国古代的皇帝几乎都有庙号,啥叫庙号呢?的“祠堂”,但皇家不叫祠堂,而是叫“太庙”,那么太庙里面的祖宗牌位,不能直接写祖宗的姓名,因为那样不够恭敬,所以,每一个祖宗都起一个“庙号”,以示恭敬。
自有庙号以外,我国古代的各个王朝中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能是“祖”,此后历任皇帝无论功劳有多大,都只能是“宗”,可是在离我们最近的明清两个朝代,明朝有两个祖,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清朝有三个祖,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和清圣祖康熙皇帝。
在唐朝以前,庙号是给本朝杰出帝王用的,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商朝的最后一个祖是高祖乙,就是商汤,他前面的商代君主中有庙号的几乎全叫高祖,除了一个“夔宗”,但这个夔宗究竟是谁还没完全认定,维基上提到有人认为这个夔宗是契,也有人认为是其他人,或者是一个神。
在清朝三祖一宗之中,清太祖努尔哈赤是王朝奠基人,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实际的开国皇帝,一统关外,降服朝鲜李氏王朝和漠南蒙古,为清朝入关打下牢牢基础。清圣祖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极大巩固了清朝统治,使得清朝渡过百年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