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用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8月1日起实施。明确将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扩大至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主要险种,增加了产品保障内容,提高了灵活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8月1日起施行。
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针对传播虚假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数据安全和偏见歧视等问题,办法规定了包括使用AI生成内容不得侵害他人肖像权、应对AI生成的图片视频进行标识等具体细则。
文丨 游云庭(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因为ChatGPT的走红,人工智能生成作品是否受著作权保护问题最近很热,笔者对此类问题的采访回复基本都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没有著作权。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 卢俊宇)5月15日,首例“AI视听作品侵权案”开庭。此前,在4月2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宣判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原告因其声音被AI技术模仿并商业化使用而获得胜诉;1月,中国首例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案已判决生效。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广泛关注,用户只需要输入一些提示词,AI大模型就可以产出相应的文字、图片、代码等内容。AI生成的内容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吗?相应权利归属于谁?是否可以随便使用网络上AI生成的内容?
随着网络文学大模型推出、AI创作的小说问世,AI生成内容引发的争议进入文学创作领域。有人认为AI辅助创作为网络文学作者提供灵感,也有人担心AI会抢了作者“饭碗”。AI生成的内容是否有著作权?AI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未来走向何方?“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创作者、平台方和有关专家。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写作和文本编辑方面被大众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人使用AI进行创作。AI写作在提高创作效率、丰富内容形式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版权方面的挑战和问题。那么,用AI改写剧本会侵权吗?
9月5日,第四届“杭州国际日”开幕,以“城”为主题向世界讲好杭州城市发展故事。为充分展现西湖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西湖区人民政府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以数“动”西湖为主题,汇聚西湖区7家数字领域优秀企业,打造数字成果互动展。
针对短视频乱象,应形成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分类分级监管的新型监管模式。各监管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同时,监管部门应根据短视频内容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实施分类分级监管;要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确保平台履行好主体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