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宁宁 宜宾观察 曹洋谁的芦笙音色好?谁的哈号吹得响?谁的竹雕更精致?谁的竹编更有创意……5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专项活动民间竹艺技能大赛决赛在宜宾市南溪区举行。原本坚硬的竹子,在参赛选手的手下柔顺无比,变身成一个个竹艺品。
竹编,是一种将实用和艺术有机融合的技艺。丘林强 摄丘艳荣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中国人对竹子的喜爱可以说深入骨髓。竹编技艺也应运而生,传承千年。竹子的文化寓意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让竹编艺术更具魅力。由此,也牵引出我对竹编的一串遥远的记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竹子的世界的奇妙,出乎你想象;说起竹子,你联想到的一定是:笔直挺拔,刚韧俊朗,但是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这样一种竹子:似竹非竹,似藤非藤;说它是竹,可和大多竹子不一样,柔韧绵长,像缠绵不清的藤蔓;说它是藤,可每根主干皆有竹节,枝叶呈现竹子的基因,分明是竹子。
这棵竹子原来长在阳光房的窗户边,因为它的存在,那扇朝东的窗户不能顺利地完全打开。硬要打开也行,左手先用力将竹子推到一边,右手再推窗,然后,左手松开竹子,窗户就彻底打开了。关窗也是这样。怕麻烦,这扇窗户就“窗虽设而常关”。
时令已至初冬,天气骤凉,树叶纷纷凋零殆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淡淡的萧瑟。院落边上的那片竹林,却依然恣意的亭立着,微风吹过,那片沙沙的竹林、浓浓的橄榄绿总是给人另外一种感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竹子被视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继续关注“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这两天,媒体采访团来到眉山、资阳、绵阳等地实地探访,感受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 记者 吴晓婧:从两条竹篾到一条竹编热带鱼,竹子在青神有多少种可能?走,我们去找找竹子的变身“魔法”。
最近,一则中国传统竹丝制作视频在TikTok上走红。一根粗壮的的竹子在竹编师傅的手里,经过千百次拆解,裂变成无数纤细柔韧的竹丝,行云流水的过程,看呆国外网友。800多万的播放量,获赞超过24万,网友看罢直呼:Amazing!太神奇了!这也太酷了!了不起的技术我好喜欢这些物件!
你的竹把件盘红了吗?最近,老盘在网上看到一个玩家晒出的竹把件,忍不住感慨一句,好家伙!这跟竹把件,通体枣红色,毫不夸张地说,睡了十几年的竹凉席,那个包浆变色,在这根竹把件跟前,都得甘拜下风,喊声大哥。敢问大哥,啊,不是,敢问竹把件盘多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