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蝉鸣林间,圆荷始芳。时光流转,“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夏至节气款款而来,拉开了盛夏的序幕。此刻,荷花初绽,阳光热烈,万物繁盛至极。此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阴气生而阳气衰。阴阳转换与时节更迭完美交融,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智慧。
原创/作者:王简【王简导读】这一章是《老子》非常重点的章节,三段论列出了老子道论体系的三个重点概念与命题:不仁、虚空、守中。1、不仁:不认为自己仁爱。上仁不仁,这是仁的最高境界。对应“上德不德”。第38章自解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这就从文化根源上深刻揭示了我国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紧密关系。
作者:墨林 王万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且蕴含着应对当前挑战、创造美好未来的重要智慧。孝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熠熠生辉,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5月5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其间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我们和平良善的本性、博大包容的胸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它根植于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生长于中国人民的灵魂深处。
刘汉俊从左至右分别为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中的“中”字。 资料图片8月12日,从景山上沿北京中轴线向北眺望鼓楼。 新华社记者 李 鑫摄如果让你说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一个字,相信一定会见仁见智,各有所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浩如烟海,这不足为怪。
来源:【临朐县融媒体中心】我和历史结缘。前后花了七八年时间,《中华精神大历史》得以出版。1982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从事新闻工作36年。 因为职业所需,平时常写些杂文,多是由历史引发的思考。
世界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阴与阳、强与弱、同与异、正与反等等。每一种能量形式的存在也是动态的,而非永恒的,就像水一样,遇火就会变成气体,常温下又会恢复液态,遇寒时又会变成固体,它总是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异中守正,想中循理,天道自然,开悟无我"十六字诀,实为太极拳修炼之至高心法,蕴含太极武学与丹道修真之深层智慧。现试从太极阴阳学说与丹道修炼双重维度,对此进行深层阐释:一、“异”中守正之玄微"异中守正"阐释太极修炼之"守中致和":1. 外形变化:招式千变万化,如云卷云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