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激发孩子们的感恩之心,营造尊师重道的良好氛围,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7日下午,滕州市龙泉街道金河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师情难忘 心礼有你”手工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首先为孩子们介绍教师节的由来,引导同学们要尊师重道。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甜莹 通讯员 柏明彩 枣庄报道 为弘扬和传播环保理念,帮助辖区少年儿童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2月27日,善南街道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了一场“手工制作点燃热情 纸杯创意传递欢乐”活动。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6日讯 3月5日,滕州市工人文化宫举办“穿越千年、流光溢彩”非遗宋锦压襟手工制作活动,让传统技艺走进职工生活,为三八妇女节增添了浓浓的“文化味”。活动现场,在老师的细致讲解和示范下,大家深入了解了宋锦的历史和压襟的文化背景,并亲手制作压襟,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鲁网6月25日讯6月24日,滕州市市工人文化宫,东沙河街道总工会、中铁置业滕州发展有限公司组织职工开展非遗竹编活动。活动现场,滕州市工人文化宫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竹编的发展历程、传承意义和不同的编织手法。技能的讲解配合视频的演示,让大家跃跃欲试,在老师的指导下动起手来。
鲁网枣庄9月23日讯(通讯员 王开庭 沈元鹏)在滕州市姜屯镇种寨村家庭作坊式的劳保手套加工制品场内,10余名中年妇女正在紧张的编织手套。“现在俺厂里生产的手套一直不够卖的,尽管加班累点,可我们的心里非常高兴,在建立不出远门,每月都有近2000 元的收入,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鲁网8月9日讯近日,滕州市级索镇道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巧手做手工 浪漫过七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早早准备好五彩斑斓的黏土,一群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手中握着五颜六色的黏土,眼中充满好奇和专注。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1日讯 眼下正值冬闲时期,农家传统手工粉条又迎来生产销售旺季。在滕州市姜屯镇张孔庄,村民正忙着制作和晾晒粉条,变“冬闲”为“冬忙”。一杆杆、一排排晶莹剔透的手工粉条整齐的悬挂在架子上,成为乡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来源:【滕州融媒】7月3日,南沙河镇辖区部分镇及企业职工正在制作亲子手工产品。当天,南沙河镇总工会联合市工人文化宫开展“巧手匠心、‘包’你满意”蝶古巴特包制作活动。活动中,大家在亚麻包上尽情发挥创造,亲手制作出了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成果,感受到了手作的魅力和快乐,丰富了业余生活。
来源:【滕州融媒】香囊制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好习俗,它的制作和选料都有一定的规矩和传统。8月27日,东沙河街道总工会、科协等部门在街道工人文化宫组织开展了“非遗香囊,香韵传承”手工制作香囊体验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村居凝聚力,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1月2日,滕州市善南街道十里铺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动手有益 扭出快乐”情暖夕阳扭扭棒手工制作活动。活动现场,志愿者准备了各色扭扭棒、花杆、剪刀、胶带、双面胶等小工具,并将扭扭棒分发到老人的手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1日讯 非遗技艺,匠心独育,在时光锤炼下的各类精湛技艺,每一步都在绽放耀眼的光芒。在枣庄滕州市木石镇落凤山村,有一间传承百年的老字号,落凤山皮匠铺。一间皮匠铺子,一个皮匠艺人,守护着老辈人留下的古老技艺。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日讯 馓子,是过节时制作的一种特色食品。金灿灿的馓子,也成了童年记忆中的零食极品,年终岁尾,闪电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这一美食。滕州市洪绪镇今年51岁的侯钦峰做馓子有20多年了,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手工制作馓子。
鲁网7月16日讯滕州市级索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孝善文化、廉政文化、水文化资源。近年来,级索镇创新探索“非遗+文创”发展模式,培育传承队伍、激发非遗活力,深度融合农文旅产业,让“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
来源:【滕州融媒】3月19日,南沙河镇上徐村的农民在晾晒手工粉皮。该村粉皮的加工制作已有100多年历史,为加快产业发展,该村成立了粉皮产业协会,进行精包装销售,产品进入了各大商场超市,并利用网络打响名牌,赢得了崭新的发展空间。本文来自【滕州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滕州融媒】4月17日,钩针编织老师为残疾人学员传授编织技巧。为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市残联在荆河街道真爱商城举办为期5天的残疾人钩针编织技能培训班,邀请手工钩织从业者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门授课,吸引了40余名有手工从业意向的残疾人朋友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