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粤东北群岭苍翠,绿意盎然。素有“粤东北绿色生态屏障”之誉的平远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县森林覆盖率77.55%。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图景铺陈,绿色成为平远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央广网宿迁1月11日消息(记者庄滨滨)今年以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绿色转型,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蝶变之路。冬日午后,暖意融融。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8日讯 日照水库不仅是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地,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日照市以环日照水库水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为平台,以发展生态产业为龙头,积极开展“绿色扶贫”行动,在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保障水源地安全的同时,有力带动了区域群众脱贫攻坚和环库乡村绿色振兴。
央广网澄迈11月15日消息(见习记者 付美斌)“经过换冠(即高位嫁接)技术,候臣3号品种产量成倍增加。”在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长安村油茶种植园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地采收油茶果,穿梭在茶树林间的基地负责人周海介绍,六七年前陆续改造的这片低产林,现在已进入高产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省植树造林取得历史性成就,一幅美丽甘肃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春天里的甘肃,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与活力。
初冬时节,石梁河水库更显别样韵味。11月9日—10日,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专题新闻采访活动中,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访了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站在水库大坝上,放眼望去,库区金沙碧水、蓝天倒映、鸥鹭旋舞……一幅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东川口水库:碧水入画 生态富民东川口水库两侧风光旖旎,远望青山如黛。 张智摄本报讯(记者黄涛)沿抗大路西行,两侧风光旖旎,远望青山如黛。行至太行山与平原交界处,一泓碧水映入眼帘,它就是信都区东川口水库。东川口水库被群山环绕,水面如镜。
中新网呼和浩特11月6日电 题:呼和浩特黄河流域的生态富民实践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九曲黄河,在内蒙古境内形成巨大的“几字弯”。位于黄河转弯处的呼和浩特,这里水草丰美,物阜民丰,青城呼和浩特也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区域。
来源:【绿色湖南】9月12日,道县林长办通报称,该县以林长制改革为契机,推进生态富民产业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扩源生态基地,道县推行政府指导、市场运作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基地发展之路,在企业大户引领下,带动林农投入绿色产业。
“现在出门见绿,开窗看‘海’,我们就像生活在图画里一样,生活甭提多美哩!”11月14日,家住宿城区王官集镇朱海人家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仝彩芹告诉记者,过去污染严重的朱海水库,经综合整治提升已“大变样”,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中国日报网6月7日电 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记者今日从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国家“三北”工程沙化土地治理最大的任务量在内蒙古。去年,内蒙古完成防沙治沙的面积有95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的1.
11月28日上午,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种下,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顺利“合龙”。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这里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虐,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
来源:【绿色湖南】2024年以来,新田县林业局积极向上申报争取项目,坚持以项目带动营造林工作,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县累计实施各类营造林项目5个,总计获得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4178万元。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原创稿什么样的“工程”能够引领中国乡村振兴的“万千蝶变”?2003年,在之江大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拉开帷幕,这是乡村整治工程、更是他始终牵挂的生态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