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乡苏黄村最近办起了民俗博物馆,这个木质水瓢展品,就是当地农民家珍藏的。当地七旬老人黄伯玲说,看到这个老水瓢,不能不想起往日的岁月,水瓢啊水瓢,舀不尽生活酸甜苦辣,它让人们想起了几乎消失在记忆中的往事。
离邓小平故居邓家老院子不远,有一口水井,因是邓小平的先祖所开,又因时间久了,大家都叫它邓家老井。造成山顶上的庄稼早已枯萎,小河水断流,池塘开起裂缝可以踩进大人的脚,白天四处是火烫烫的一片,晚上汗水直在人们的身上流,姚坪里的人用水非常困难,连吃的水都找不到。
80年代的农村条件非常的简陋,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低,那时的农村人,不像现在这样四处打工,大多都是在农村种田,只有那些有手艺的人,像木匠,瓦匠,棕匠,石匠等匠人,在附近的村镇里面能找到事做,而那些没有特别的手艺的农民就是守着自己家的田,挖些荒地来种。
桂花镇因陶扬名因古蜀传奇因古树回溯过往当地人有着喜欢自然的情愫言谈里总是带着清馨不只是八月桂花的独有芬芳还在于这片土地有着别于他乡的乡土魅力听竹听陶听桂花配音/无言听鉴彭州,跟着耳朵去旅行……桂花镇因陶扬名,因古蜀传奇,因古树回溯过往,这片土地有着别于他乡的乡土魅力。
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在特殊的年代里,承载着一代人的幸福与美好,也有着无奈与迷茫,他们有信仰,执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多年以后,感觉时代缺失了一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追求的,也是向往的。这些老物件里承载着童年记忆,藏着几代人的回忆,更是不同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