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小区都有几位拾废品的老人。他们忙碌于小区的垃圾箱、废品回收站,寻找废纸壳、塑料瓶、淘汰的家具以及任何他们认为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废弃物,收集起来去变卖,他们成了小区的“清理工”。然而也有一部分老人“占据”在小区某个位置,囤积大量废品,影响小区环境,并造成安全隐患。
“父亲去世后,母亲留在老房子里自己住,将近100平米的房子里,堆着她从各处捡来的塑料袋、旧纸板、矿泉水瓶,甚至是一些塑料餐盒,还有不能穿的旧衣物、无法使用的老物件。”“该扔就扔?你们不懂,这些东西都有用,以后会派上用场。
本报讯 山右巷8号院一位老人,喜欢囤积废品售卖,导致居民楼楼梯间安全通道满是废旧物品,不但影响环境,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近日,山右巷社区网格员发现这一情况后,上门劝说老人。在网格员、老人老伴、邻居的共同劝说下,老人终于清理了废品,恢复了楼道原貌。
一推门,脚下全是废品,寸步难行;再抬头,眼前的杂物堆积成山,最高处快够到天花板……在居民小区里一些独居老人家中,一堆堆“垃圾山”不仅挤占着他们的生活空间,也重重压在了消防安全那根弦上。尤其是在天干物燥时节,逼仄空间里铺天盖地的可燃物,让人心惊胆战。
日前,家住晋元路95号戊楼组的居民反映,楼内一独居老人家中堆积的垃圾散发出的难闻气味,邻居门窗都不敢开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接到消息后,居委会工作人员立即上门查看,只见老人大门紧闭,拨打老人的电话要么停机,要么无人接听。
据健康时报消息,受访专家:孙秀丽: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一科主任受访专家:孙秀丽: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一科主任随年龄增长,老人总在怀念从前,舍不得扔有“纪念意义”的老物件。老人囤积其实有一道门槛,适度怀旧能给健康加分,而过度囤积会影响身心健康。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明兰(化名)老人今年91岁,每个月有9000多元的退休金,推开老人家的房门,不管是过道还是房间,地板上全堆着垃圾,看不到任何家具和生活的痕迹。老人早年间就有拾荒的习惯,十几年前,与她朝夕相处的女儿突然离世,此后,老人囤积废品的问题就越发严重。
有一只松鼠,担心冬天找不到食物,于是费尽心思囤积食物。到了春天,松鼠囤积的食物,很多过期了,也有些食物被遗忘了。这就是“松鼠症”。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老人,也有类似的行为。把东西囤积起来,总以为“某天可能会用上”。事实上,老人囤积的东西,多半一辈子都用不上。
“明明什么都不缺,还是忍不住买买买?”“明明已经买买买,还是填不满自己的心?”随着618购物节的到来,你是否已经清空了“购物车”?或是已经感受到了拆包裹的快感?但不要单纯图一时之快,心理学专家提醒,这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心理问题。
家里有老人,喜欢囤积不用的杂物,把房间塞的满满的,在外面散步看到别人扔的东西也要捡回家,最近楼下装修,扔了好些多余木板,结果她都给捡回家了,说是以后可以用来打家具。怎么说都不听,我给偷偷扔了就会大发雷霆。大家说老年人是不是都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