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胡子的想法中,只要攻占苏联即可获得大量的食物和能源问题,尤其是最为紧缺的石油,且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为德国生产物资,最后更进一步孤立英国,实在是利大于弊的计划,最终在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在紧张的准备后,于1941年夏天正式发动。
阿福就是小田园。·首先,文件显示在1941年5月15日,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前的一个月零7天,朱可夫大将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联名向斯大林递交了这份文件。·其次,在文件里朱可夫说:目前德国在苏德边境一共部署了86个步兵师、13个装甲师和12个摩托化师。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就是纳粹德国,1941年6月22号,纳粹德国出尔反尔,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的条约,出动了550万大军突袭苏联,这场战争当然是蓄谋已久,在这之前,纳粹德国已经联合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制定了一个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为的就是一举拿下苏联,除了军队,还有飞机、大炮、坦克和军舰,至此苏德战争爆发。
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左右均有大国制衡,要称霸欧洲必须战胜西部的法国和东部的俄罗斯,因此俾斯麦制定了先法后俄的百年战略,但俾斯麦离任后,继任者抛弃了他的构想,转而支持塞尔维亚对抗俄国,希望由此得到英国的支持,但是英国秉承的是“大陆均势”政策,在德国崛起以后,英德矛盾激化,再加上普法战争法国人的怨恨以及在俄国与奥匈帝国关于巴尔干问题分歧中德国的立场,导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腹背受敌,可以说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与德军对抗都是死路一条,一战的4年中,德国东西线疲于奔命,单挑了整个欧洲,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的一众同盟国兄弟的拉跨战斗力和反水行为。
苏、德战争的爆发,使混乱的世界局势又多了一个变数,各国都在琢磨这场战争的后果,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美国和日本两国,基于两国和苏、德以及相互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迫使美、日两国必须立刻做出应对决策,而这个决策又必须建立在对各方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译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巴巴罗萨行动:1941,绝对战争》一书,就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深入挖掘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历史原因,从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讲述了两个国家之间斩不断的爱恨纠葛,并在此基础上对这场军事行动的双方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上至宏观战略的制定过程、集团军群的指挥调度,下到前线士兵的亲身经历、战争难民的痛苦遭遇,无不惊心动魄,读来酣畅淋漓。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纳粹德国按照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出动了3900多架飞机、3500多辆坦克、47000余门火炮和193艘舰艇,兵分三路,在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脉之间,向苏联发起全线突击。
在细究一个问题之前,对逻辑的整理至关重要,在制定一个计划中,依据现存实际情况、既往历史予以合理推理,建立逻辑因果模型,考虑“为何而做”、“不利影响”、“最坏结果”、“最优结果”等因素,使逻辑结论可靠,可接受,可解决矛盾,且在后续实践中能基本验证。
把一个“各种飞机(包括无人机),各种军用车辆(例如坦克和装甲车等)”,加核武器、导弹和生化武器,各种战舰(航母、驱逐/护卫舰、潜艇)以及生产这些武器装备的工厂全部都消失了只保留轻型单兵武器(例如、手枪、步枪、机枪、冲锋枪、散弹枪、手雷、地雷、匕首、手持火箭/防空炮等)的现代美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