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擦拭奖杯8旬老人张勇全,家住安宁区实创现代城,无论工作还是退休,他始终潜心练习书法。用他的话说,“这一辈子,练习书法就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也因此,每一段工作经历都离不开它,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11月18日,记者见到张勇全时,他正在奖杯展示柜前为其中一座奖杯擦拭灰尘。
仙游县度尾镇潭边社区76岁的吴锦富,自幼酷爱书法,痴迷书法60多年。他通过自学,执着摸索,练就了一手令人称羡的书法,每当逢年过节,许多村民就拿着红纸找他写对联。他的作品屡次参加全国书法比赛并获奖,并成为县书法家协会的会员。
岳阳日报全媒体讯(彭展 周小平)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前天,在巴陵石化安居园社区休闲广场上,一位老人用自制毛笔在地板上书写《七律·长征》,引起不少过往小区居民围观。让大家惊奇的是,老人不仅左手和右手同时开写,而且写的诗句字体相对成影。
在我们的生活认知里,老人本应是岁月沉淀后的智慧象征,可现实却并非全然如此。“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充满温情的话语,有时候却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老人,他们的存在不但没有给家庭带来温暖,反而让子女们感到无奈和困扰,甚至随着年龄增长,越发被子女嫌弃。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郎朗)杨再春喜欢竹子,特别是竹子的声音。朝南朝西都能享受到充足光照的客厅一角,长着几棵竹子,紧挨着一张中式座椅,坐在这里一抬眼,就能看到镀了阳光的竹叶。“安静的时候你仔细听,能听到竹子‘嘣嘣’蹿高的动静。”这位80岁的书法家,喜欢这种拔节的生命力。
15岁一展歌喉,从艺63年,年近八旬激情依旧。艺术家薛年勤,现在怎么样?看过越剧或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观众都会被结尾的一幕所震撼:祝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倾刻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炸裂,祝英台翩然跃入其中,坟墓合拢,雨过天晴,彩虹高悬,梁山伯与祝英台化为一对蝴蝶,蹁跹而舞,双宿双飞,成了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