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控制经营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加班审批制,但劳动者“未获批准”的加班,该怎么算?近日,平谷法院审结了一起相关劳动争议案件,判决被告公司支付劳动者加班费和解除劳动经济补偿金差额共计13000元。原告徐先生称,他2002年入职被告某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支持工作。
来源:【新甘肃】关育兵近日,北京市平谷区法院审理的一桩劳动纠纷案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案中,员工因值守岗位电话热线而加班,公司却以未申请或未通过加班审批为由,拒绝支付加班费。最终,法院判定公司行为构成指令性加班,须向员工支付加班费及相关赔偿共计1.3万元。
今年的“两高”报告中首次出现“隐形加班”“离线休息权”等提法。“隐形加班”劳动争议案也入选为“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该案系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首次对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隐形加班提出相关认定标准。
李英锋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履行加班审批手续,还能认定劳动者加班吗?日前,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涉加班劳动纠纷,员工刘某就加班申请审批却未获通过,公司拒绝认定加班,法院经审理,判决公司支付未获审批部分的加班工资1416元。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日前,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涉“碎片式加班”的案例。入职担任某公司营运总监的小姚称,公司常常在下班后组织开会,周末还会安排参加培训,频繁“碎片式加班”却没有加班费。小姚没想到,自己却在两个月后被公司以试用期不合格为由解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