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八十年代的公交车几个人坐过?起码六十岁以上了吧。这种公交车就是老式的卡车改的,发动机放在前面,那个大鼓包下面就是。大鼓包很烫,司机热得受不了,冬天就有人喜欢靠在大鼓包上面,暖和。当年这样的公交车一共有下列几种,看看你家乡开的是哪一种:八十年代沈阳使用的是华龙客车。
上世纪90年代初,重庆公交推出了小公共汽车,有些小公共汽车线路是同路号的大公共汽车的延伸线,比如221路是沙坪坝到双碑,那么新增的221路小公共汽车则是沙坪坝到嘉陵厂,那时候221路大客车基本上是铰接车,而嘉陵厂里边的路有大坡道,不适合铰接车,而221的小公共汽车就可以进嘉陵厂,可以说这条线路是为了照顾嘉陵厂家属区的人们出行,最初是到嘉陵医院,后来延长到堆金村。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大小新闻客户端9月22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陈睿旷 王柯然 摄影报道)一条条穿梭城市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交织成了城市交通网络,不但是城市变迁的“活化石”,更是融合了不同年代百姓故事的“民生字典”。对今年迎来40周岁生日的9路公交,更是如此。
刚成为公交驾驶员不久的陆建国 受访者供图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他们,迎着新中国成立的曙光,出生于1949年,被称为“共和国同龄人”。他们,是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光辉历程的亲历者,更是新中国发展的奋斗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10月14日4时30分,城市还在沉睡,214路公交车驾驶员刘岩已经穿上制服出了家门,这样的作息她坚持了24年。24年前,214路从夏宫到龙江广场,长龙车,车上有售票员,乘客出行还用着月票……当时23岁的刘岩就来到线路工作。
公交车,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出行方式之一,公交车的滚滚车轮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也折射出城市的发展变化。在珠海有这么一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线路,它就是珠海公交2号路线,从香洲经吉大到拱北,承载了此区域居民的生活印记,也见证着珠海城市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从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完善价格机制、加强规划引领和用地保障、改善设施条件等方面,化解城市公交经营困境。说到底,城市公交本身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需要赢得更多乘客,自身才能够可持续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