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7日说,受粮价高企、冲突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非洲萨赫勒地区接近100万幼童今年将面临严重营养不良问题。儿基会在一份声明中预计,属于萨赫勒地区的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今年合计97万名5岁以下儿童将出现严重消瘦。上述三国均为内陆国。
新华社摩洛哥马拉喀什12月23日电(记者霍晶)摩洛哥和萨赫勒地区国家布基纳法索、乍得、马里、尼日尔的外长或代表23日在摩南部城市马拉喀什举行部长级协调会,讨论提升萨赫勒地区国家通联大西洋的便利性和区域互联互通。本次协调会围绕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此前提出的相关倡议展开。
新华社达喀尔12月8日电 (国际观察)西非萨赫勒政变频发反映治理困境和自主呼声新华社记者王子正西非国家几内亚比绍日前发生一起“未遂政变”,总统恩巴洛随后以国家机构已无法正常运作、存在严重政治危机为由,宣布解散议会。近年来,多个非洲国家发生政变,它们大多位于西非和萨赫勒地区。
来源: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西班牙“世界秩序”网站8月6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非洲萨赫勒地区为何会成为“政变带”。文章摘编如下:萨赫勒是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非殖民化以来,该地区国家一直饱受极端贫困、族群冲突、政治腐败和外国势力的困扰。
参考消息网12月13日报道据拉美社哈瓦那12月11日报道,2023年行将结束,一系列事件将媒体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非洲萨赫勒地区,法国军队已从该地区离开,现在这里要靠自己的军队保证安全。次区域局势变化的另外两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政变后军事管理的加强以及为加强防务结成联盟的趋势。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尼日利亚特派记者 姜宣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8日晚,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呼吁尼日尔政变军人“立即释放”该国总统巴祖姆及其家人。7月26日,尼日尔发生政变,而这只是西非和萨赫勒地区国家近年来频繁政变的最新案例。
西非三国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的军政权6日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举行峰会,宣布成立“萨赫勒国家邦联”。三国表示,反对非洲“继续遭受帝国主义之害”,如今要“更紧密地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国防部6日宣布,因与尼日尔军政权谈判失败,德军将在8月31日前全面撤出在尼日尔的军事基地。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15日宣布,将给定于明年1月正式退出西共体的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三国设置6个月过渡期,希望他们在此期间重新考虑脱离这一区域组织的决定。西共体国家领导人当天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会议,作出上述决定。
马里巴马科法律和政治科学大学研究员 麦迪·易卜拉欣·坎特:“应该是2021年6月底,在加奥外部,距离加奥只有15公里,他们当时告诉我明天在这个村庄会有集市活动,当时我准备出发,但炸弹就在我们眼前爆炸,整个汽车都烧起来,有15个人死在我面前。
尼日尔、马里、布基纳法索三国过渡政府领导人本月6日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会晤,同意组建萨赫勒国家邦联。邦联建成后,总面积近28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200万。三国组建邦联原因复杂,抱团取暖对抗外部制裁威胁是共同诉求。
法军从非洲国家撤离。2月20日,法国和科特迪瓦两国国防部长共同签署文件,法国向科特迪瓦正式移交布埃港军事基地。德新社报道称,法国军队大部分已撤离科特迪瓦。近年来,驻非洲法军陆续接到驻在国的“逐客令”,法国充当“非洲宪兵”的时代正在落幕。
【国际观察】作者: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12月10日,数架法军战斗机自乍得首都恩贾梅纳的一处空军基地起飞,但这一次它们不会再返航。与此同时,约1000名法国士兵也将陆续从乍得撤军。自1960年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以来,这将是乍得土地上第一次没有法军的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