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起源,据史记等书记载,最远可追溯到炎黄伏羲时代,但是无论炎帝黄帝还是伏羲,有太多传说的味道,而后代好多姓氏都把祖先盖在他们身上,而他们本人存在的真实性,又渺不可考。我们知道,中国的最早书籍是在西周时期,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的文字记录推前到商朝时期。
第一代:父母两人,第二代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第三代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8人,往上N代就有2的N次方的人是今天一个人的祖先,2的10次方是1024,2的20次方约为100万,2的30次方约为10亿,按照平均20年一代人,那么600年前的明朝时期一个人的祖先就可以达到1个亿,即使这些人当中有重复的,当时明朝全国的人口也就6000万左右,所以当时间往上推600年,当时几乎所有的明朝人是今天所有人的共同祖先,再除去区域人口流动等干扰因素,再往上推几百年到了宋朝时期的中国人,也肯定是今天所有中国人的祖先了。
今天我们要讲关于“祖宗祭祀”的问题,也就是讨论“祖宗”这个概念的由来。为什么要说这个问题呢,因为只有了解“祖宗”一词的意思,才能了解我们文化的根,知道宗族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