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已经有八个年头,村里大多是老人和妇女以及儿童,每当村里有老人去世,“大总管”就会叫“走杂”的安排“抬棺”人员。在我们湖南农村一些地区,”抬棺“叫“抬柩”,“抬柩”的通常为16个人,这样路途远的话,可以相互换着“抬柩”。农村老人都是购买一些好的棺材,材料大多是一些品质好的楠木、梓木,棺木沉重,如果路途较远,再加上山路崎岖,那么8个人”抬柩“的话,还是有可能吃不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在”抬柩“的过程当中,棺材是不能落地。一旦落地,就会被视为不好的象征,在我们农村还是十分忌讳在”抬柩“过程中出现棺材落地。”抬柩“是农村葬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对于”抬柩“的人员也要选择身材高大,有力气的年轻人。
在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中,出殡仪式最为庄严浩大,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描述过秦可卿下葬时的场面,那可谓是风光无限,宁荣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压地银山浩浩荡荡占满长街,灵幡纸鹤更是一眼忘不到边际,当然,这是古代贵族出殡时的场面,农村老百姓自然是达不到这样奢侈的规格,但该有的礼制和流程那也是极其讲究,什么摔瓦盆、转棺、路祭等等,都是各有说法,而这诸多的仪式中,有一项最让人感觉到神秘,那就是“抬棺不可落地”,意思就是说,只要抬棺人将棺材抬起,走在了出殡的路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让棺材落在地上。
听老人讲抬棺材时如果在抬棺过程中出现棺材变沉或者抬不动的情况,那就是死者心愿未了或者犯了忌讳,此时就要完成心愿才能顺利下葬。没想到却让我碰到了,事情离奇程度可能会超过你的想象,如果害怕的话邀请你冤桶朋友一起来看。
出殡时我和几个年纪大的人负责在前面沿路放鞭炮,有人挑着殡葬用的香、钱纸、大公鸡等贡品随后,之后有人敲锣、举挽联作前导,孝子则捧着灵牌跟随,后面的棺材由八个年轻人抬着,旁边还有随时替换的抬棺人,一行几十人前呼后拥地向墓地走去。
在我国,人死下葬种类不少,有土葬,火葬,还有天葬,即放在高山上,或挂在树上让老鹰及飞禽吃掉,有海葬,有水葬,就是丢在河里让鱼吃掉,还有树葬等等。其中火葬和土葬最多,如今城市里基本以火葬为主,而农村特别是在山区农村则还是以土葬为主。我要说的就是土葬。
2019年5月份之前,我们这里还是实行土葬,到5月份才禁止土葬。全部都实行火化,在火化政策实施之前的传统土葬中,抬棺是整个仪式的重中之重。抬棺人我们这边农村称呼他们为八仙,虽然叫八仙,但是我们家乡是十个人。
我曾在铜陵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过14年,后来又在义安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多年,先后主编过10余部党史、文史和地方志专著。今天的铜陵人,尤其是年轻人,对旧时轿行知之甚少,了解旧时顺安轿行的人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