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四个项目分别来自陕西、湖北、湖南,跨度上千年,既有展现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祭祀遗址,也有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其中,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和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考古新发现均来自陕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宝鸡3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5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发现的长方形车马坑,证明早在春秋时期,以车马祭祀的传统在秦国祭祀中已经形成。秦汉时期的“畤祭”见证帝国的祭祀与政治演变。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介绍了多个遗址发掘、研究情况,其中包括来自陕西宝鸡的下站遗址。会上介绍,下站遗址从公元前672年一直延续使用到西汉晚期,前后长达600年,是研究先秦至西汉时期祭天礼制最为完备的实物材料。
中新网陕西宝鸡12月10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0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2024年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更多关于秦汉时期国家祭祀礼仪文化的细节被揭开,也证明了下站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
12月11日,记者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人员已明确该遗址从春秋中期至西汉晚期祭祀坑的年代序列。这一序列揭示了先秦祭祀文化在长达数个世纪中的连续性与发展脉络,展现了这项祭祀活动是如何从诸侯习俗逐渐演变为国家仪式。
北城村墓葬群发掘区正射影像图 陕西省文物局供图21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21日举行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记者10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2024年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更多关于秦汉时期国家祭祀礼仪文化的细节被揭开,也证明了下站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
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今天(2023年12月21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郭韶明)今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陕西宝鸡下站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西安2月2日电(记者李志强、邹星)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2023年陕西共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800项,调查面积456.455平方千米、勘探面积3460余万平方米,发掘各类遗迹约700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约4.2万件(组)。
日前,记者在位于宝鸡高新区磻溪镇下站村的下站遗址考古现场了解到,2020年至2024年,通过4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宝鸡下站遗址新发现祭祀坑106座,出土大量牺牲和祭祀器物。该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
北城村墓地出土的陶铠甲骑马俑 国家文物局供图下站遗址出土的兽面形玉饰件 国家文物局供图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于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
为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促进陕西考古新发现研究成果与公众共享,为全社会增强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暨公众考古报告会”,将于2024年2月1日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韦衍行)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若干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游富祥介绍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