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教育厅_基础教育】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在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西园校区举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刘海庆教授带领13位博士来到学校,走进该校八年级课堂,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的前沿科技盛宴。
中国“人造太阳”(北京,2025年2月21日)今晨6:23,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震撼世界的消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24秒,较2023年记录提升近20倍!这项突破标志着人类距离“无限能源”梦想仅剩最后一公里。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国内核聚变赛道又迎重磅投资。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下称聚变新能)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昆仑资本)、合肥科学岛控股有限公司,两者各自出资29亿元、持股比例均为20%。
来源:上海证券报 11月21日,A股市场迎来一阵“核聚变”旋风,国光电气、安泰科技、永鼎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涨势喜人。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在署名文章中提出超前布局梯次培育量子科技、核聚变、生物制造、6G等未来产业,再次点燃市场对核聚变产业的热情。
-269℃,这是接近热力学理论上绝对零度(-273.15℃)的温度。1亿摄氏度,这是比太阳核心温度还要高6倍且常人难以想象的高温。如果说有一种装置,在制造过程中既要经受住接近绝对零度的“极度冷冻”,又要经受住上亿摄氏度高温的“极端炙烤”,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前不久,在安徽合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春节假期刚过,EAST团队的工作状态如何?新的一年又有怎样的目标?未来真正实现可应用的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3月5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这一关键节点标志着BEST项目全面进入分区完工分区交付的阶段为“国之重器”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的建成按下“快进键”BEST项目施工难度远超常规工程,放眼全国,建设无先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