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基于多模态大模型开展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实现危急值智能预警、增强阅片与精准质控。推动垂类大模型在检验检查辅助诊断领域的应用。
3月30日,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简称“联创院”)在成立三周年之际,正式发布首款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智慧针灸诊疗单元。据悉,该设备集电动诊疗椅、智慧大屏、自动点火枪、自动出针器等产品于一体,是联创院中医药现代化产品最新成果,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创新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医药领域的颠覆性技术,改变行业现状,产生新业态,应用前景广阔。”近日,在“中医药与前沿技术的多学科交叉”岐黄科技创新论坛暨第三届中医湿证国际学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表示。
今日早盘,A股低开小幅震荡整理,上证指数红绿之间转换多次,创业板指坚守2300点,沪深300也死保4000点不失,成交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盘面上,Sora概念、短剧游戏、抖音概念、信创等板块涨幅居前,次新股、种业、家居用品、航空制造等板块跌幅居前。
本报记者 贾丽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走进大会的展览大厅,记者仿佛踏入了“未来世界”——各类人形机器人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有的作揖、奔跑,有的则忙着为参观者准备咖啡和冰淇淋,还有一款人形机器人跳起了舞蹈。
12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围绕人工智能认知智能、强化学习等前沿领域加大研究布局,支持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计算生物学等医学前沿领域的创新探索。
中医师安畅熟练地打开一台外观略显“普通”的仪器,这已经成为她每天为老年患者做中医药健康管理问诊的常规流程——原来,这是一台搭载AI技术的 “中医体质辨识仪”,经过操作,最快只需2分钟便能生成一份体质分析报告。按照安畅的说法,这“确实提高了速度和效率”。
【编者按】本文为全网首发,作者为张志敏。3月26号新华社发布《瞭望|当中医遇上人工智能》一文,它告诉我们,随着数智中医赛道持续升温,人工智能中医开方系统、针灸机器人、推拿机器人等科技感十足的技术和设备,正越来越多地现身医院科室、科研院所和企业,标注着中医药医工融合的最新刻度。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日前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获悉,我国将用3至5年时间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促进中医药数据的共享、流通和复用,初步实现中医药全行业、全产业链、全流程数据有效贯通,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