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翁云骞 通讯员 严舒玮最近,宁波一家窑烤面包店火了。小店卖的面包不是用烤箱烤的,而是窑洞里做出来的。社交平台上视频数百万的播放量引来网友围观:“连我爸这种不爱吃面包的人,居然都吃完了。”这家店开在鄞州东钱湖城杨村。
【来源:浙江在线】编者按:从“村BA”到“村乒”、从“村越”到“村K”、从“村画”到“村棋”,在浙江乡村,活力四射的乡村文体活动陆续“冒尖”,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村字头”IP频频出圈。这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衍生出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打开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风口。
中新网宁波12月24日电 题:数字化的浙江宁波乡村掠影:智治赋能“三农”作者 张斌 张梓萌数字化的乡村生活什么样?走进浙江宁波鄞州湾底村可以窥见。在这座村落,现代农业种植园实现了高度数字化。一旦监测到植物缺水或缺肥,系统会自动启动灌溉系统,确保当地种植的水果得到及时且恰当的养护。
中新网宁波1月26日电(林波 庄源)“这两天的天气太给酱鸭‘赏脸’了。”1月26日清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鞍山村的村民蒋秀飞早早起床,穿上厚厚的羽绒服来到院子里,把前一天晚上腌制好的酱鸭整齐地挂在晾晒架上。百来只鸭子正准备迎接寒冬腊月的“洗礼”。酱鸭晾晒现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梁亮南阳福园。宁海宣传部供图网红茶舍、公益研学、轻食馆、葫芦烙画店……在宁波宁海大佳何镇团联村的南阳自然村,诸多新型业态让人目不暇接。12月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阳自然村,这个曾经的“空心村”已华丽蝶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浙江省宁波市,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家门口可以方便就医,乡村生活便利安心,教学资源实现城乡共享…… 如今,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成为宁波新的风景。今年一季度,宁波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19元,同比增长5.8%。
现在宁波的高中,周末分为大周末和小周末。大周末,周六下午5点放学,周日下午5点返校,放假24小时。我本以为,经济发展了,生活质量会提高,科技发达了,自由时间会增加,万万没想到,如今的高中生,比30年前更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维佳“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美誉度领军城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的宁波,一直是个充满魅力和浪漫气息的地方。不仅以其繁华的城市景观和深邃的文化底蕴磁场般地吸引着众多游客,更以其宁静的乡村景致和特色的乡村产业捕获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台湾网12月2日讯 11月30日,为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宁波市江北团区委、区台办、区文广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洪塘街道等单位共同组织了一场“享北岸‘趣’村游”活动,邀请了28位台湾青年走进洪塘街道鞍山村,沉浸式体验和美乡村建设“新风尚”。参观摩卡小院。
张芯蕊、张子琪、虞芳芳村歌“嗨”起来,村舞跳起来,村戏唱起来。1月16日晚,“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25‘我们的村晚’”在宁波慈溪市龙山镇邱王村文化礼堂举办。一个个源于各村文化礼堂的文艺节目,接地气、有看头,让一场独属于乡村的晚会“热气腾腾”。
孙吉晶赏花观景、围炉煮茶……5月10日,在宁波宁海县强蛟镇骆家坑村,山坡上竞相绽放的大滨菊和绣球花吸引大批游客亲近自然,欢度乡村慢时光。“这几天,过来游玩的团队挺多,车都没地方停。”骆家坑村村民马俊翔在村里开了一家“山海观光”烧烤店,聊起生意,眉宇间难掩喜悦。
孙吉晶、严舒玮、范文颖产业工人亲子研学基地、“落”咖啡、涌泉轩农家乐……在宁波市北仑区海拔最高的村庄杨岙村,多个新业态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村庄落后的面貌,也成功破解了偏远乡村的“流量密码”。杨岙村何以能火?“密码”在于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