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开车、升空探索,都有精准的导航,那深海呢?深海有重力仪!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女科学家分论坛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唐丹玲表示,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重力仪已经完成水下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完成的近海底动态高分辨率重力测量试验。
图说:矿浆泵下水布放/采访对象供图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何宝新 记者 叶薇)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自主创新研发的我国深海最大流量粗颗粒矿物泵管系统,经过千岛湖60米水下历时8天的极限试验验证,各项技术数据全部达标,向着深海矿产工程化开采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标志着
包括马里亚纳海沟在内的深渊科学研究,是当前全球海洋研究最新前沿领域之一。澎湃新闻记者获悉,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华大集团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MEER计划)取得重大科研进展。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这是咱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梦想。但现如今,这些梦想已经一一实现了。比如今天要讲到的蛟龙号潜水器,就是一个圆梦工具之一。截至今年8月份,该潜水器已完成第300次下潜。
央视网消息:“蛟龙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超300次。作为“国之重器”,“蛟龙号”的调查范围已覆盖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为了保障密集的运行需求,从去年11月开始,“蛟龙号”迎来升级改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黑龙江拥有78所高等院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如今,黑龙江依托领先的科教资源为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万米海试等国家战略任务提供了强大科技助力。下面,就跟随总台记者一起去探秘深海水下机器人和今年刚刚验收通过的“地面空间站”。
原标题:自主可控!盘点“深海一号”二期中的“黑科技”记者今天(2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海上压力最高的天然气开发井——“深海一号”二期项目A12井完成钻井作业,测试日产量达到83万立方米,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深水高压天然气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海上钻完井作业全部完成。
来源:【云新闻】2024未来交通(昆明)国际论坛上,海底鹰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底鹰”)潜水员语音通信定位系统和多普勒计程仪备受瞩目,潜水员语音通信定位系统DTU-3000入选“万亿国债”应急救援采购目录,科技赋能一线应急救援人员,提高水下救援效率和成功率;多普勒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