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封博物馆二楼展厅中,竖立着一通看似普通的石碑,然而它却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这块碑上刻的既不是名人名言,也不是文学典籍,而是密密麻麻的183个名字,它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府衙长官题名记碑——《开封府题名记》碑。
精彩演出吸引众多游客“包大人”开衙迎宾4月28日,中国报业协会“党媒社长总编看开封”启动仪式在开封府举行开封府一隅开封府内民俗文化展演4月27日至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媒社长总编齐聚八朝古都开封,参加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党媒社长总编看开封”活动。
□本报记者 龚砚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娜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开封是我国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也是世界上唯一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他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持续提升开封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10月22日,由中国新闻社、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的“行走中国·报道中国 海外华文媒体河南行”活动在河南举行,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河南省开封博物馆进行探访,感受宋代千年古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到新砦遗址寻找打开“早夏之门”的钥匙,到二里头遗址解码“最早的中国”,到庙底沟博物馆探索中国最早的文明,到双槐树遗址感受恢宏的“河洛古国”……河南,大河之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现代考古学从这里起步。
中新社郑州1月26日电 题:包公文化为何在海内外光大?——专访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程遂营中新社记者 刘鹏“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中国北宋政治家包拯,因审案明察、不畏权贵、清正廉洁,被称“包青天”“包公”。千百年来,包公文化及精神辐射海内外,影响深远。
央广网开封5月18日消息(记者 彭华 见习记者 郝振青)开封有“八朝古都”之称,北宋时期的开封“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是当时影响深远的国际都会。5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团队走进河南省开封市州桥及汴河遗址和开封市博物馆,探寻《东京梦华录》中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