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公认的“电动车”大国,无论是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都有着比较高的产量、销量、保有量,这些不同类型的电动车,也有着多个品牌,但由于车辆在制造过程中,不可能100%自制,因此需要供应链的采购,所以,都会出现集中扎堆在一些城市,那么,您知道,我国的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主要的生产基地在哪里吗?
本报记者 尹晓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0月24日10版 版面截图原题: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电动车之乡”抢占新兴产业赛道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迭代,合成生物加速转化,再生合成燃料制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加速落地……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这个“电动车之乡”,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
在目前的出行工具格局中,最为成熟的莫过于“燃油车”和“电动车”这2大类,尤其在我国,“电能”的交通工具种类更多,除了新能源汽车,包括两轮/三轮/四轮电动车遍布各个城市、农村道路,成为最主流出行工具的一部分。
和动辄百亿级别投资的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比起来,电动两轮车产业的诞生环境显得颇为“寒酸”: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也没有现如今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补贴支持,而两轮电动车行业却从无到有,逆袭为我国现在最具规模的私人代步工具产业之一。
自新国标推行以来,电动车从生产、销售到上路都制定了不少条条框框。按照颜色来区分的话,一共有4种颜色的电动车牌照,看似区别不大,但是不同牌照各自权限不一,上错牌的话不仅要被罚款,还得重新办理上牌手续,麻烦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电动车是继续汽车、摩托车之后,又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交通工具,尤其是电动两轮车,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超3亿辆的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它俨然已经成为电动车“代名词”,说到电动车,大家想到的都是电动两轮车,反而不会是电动汽车。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约记者 朱潇逸 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马梦阳 杨沙沙】编者的话: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究竟应该如何有效“破除内卷”成为各个行业和社会热议的话题。《环球时报》财经观察版将推出3期报道。
电动车作为技术含量不高,入局门槛不高的产品,虽然现在是保有量第一大的交通工具,但作为电动车行业内的厂家、商家,都经历着较为强烈的竞争,尤其是新国标实施之后,很多没有资质或跟不上产品迭代的厂商倒闭,厂房在拍卖平台不断出现。
电动摩托车在续航、动力、速度等方面,都比电动自行车要强得多,适合一些需要跑远途的群体使用。碳纤维电池的续航性能令人惊叹,最新推出的冠能3 S9 max搭载了TTFAR碳纤维2.0锂电池,突破了200公里的续航瓶颈。
1985年我国第一辆电动车从生产线下线之后,谁也不会预想到,这样的车辆,以后会成为保有量第一的交通工具,如今,电动车在我国发展30余年时间,数量已经超越在我国有百年历史的汽车,拥有70年历史的摩托车,成为动力型中,保有量第一大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