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是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广泛,作品涉及小说、诗词、戏剧、童话、散文、评论等各个方面,被誉为当代“语言大师”之一。他参与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出版有中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1980年,86岁的叶圣陶在日记里写道:“教育若成了模具生产线,孩子便成了无生命的泥团。”这位执掌过教育部、编撰过《新华字典》的老人,晚年最痛心的不是学生考不上大学,而是整个社会把“成功”等同于分数和名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叶圣陶是中国现当代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与出版家。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他的父亲叶钟济是一名账房先生。叶钟济薪水不高,勉力养活全家七口人,但他仍尽自己所能,多带孩子外出游历。他希望叶圣陶不要“死读书”,在注重学业的同时也要了解社会现实。
打开一本好书,如与益友交谈;看一本好书,如受良师教诲;合上一本好书,如与知己握别。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荐书悦读”,请主持人推荐好书、分享感悟。本期,让我们与《成长进行时》栏目主持人张锦一起,走近叶圣陶与他的三个子女。
1 去福州1923年秋天,叶圣陶再一次踏上求职之路,即将从上海乘轮船前往福州。叶圣陶,江苏苏州人,时年29岁,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一家人先是搬到苏州城内,后又搬到上海,刚刚安顿下来,就收到郭绍虞从福州的来信,说是邀请他去福州协和大学任教,教授新文学。
□肖复兴收到老友叶小沫的新书《我的爷爷叶圣陶》。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30周年,这本书是最好的纪念。书很厚,写得朴实、翔实而感情饱满。其中有一篇《爷爷和牵牛花》,非常有意思。叶圣陶先生一生热爱花草树木,对牵牛花情有独钟。
叶家:书香传世教育之家。上世纪30年代初的某一天中午,在通往浙江上虞白马湖畔“晚晴山房”的小道上,一个梳着小“铜鼓头”的胖嘟嘟的小女孩,正拎着一个装饭盒的小篮子在快速奔跑,可当她气喘吁吁地到达晚晴山房的时候,“盒饭”却被“拒收”,她被告知:日头已过当午,今日不再进食,明日再吃。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五卅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而叶圣陶也参与其中,与许多爱国文化人士一起创办了《公理日报》,旨在宣传反帝爱国的运动。
刘宜庆方宗熙(1912年—1985年),福建云霄人,笔名少青,生物学家。1947年秋,方宗熙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研究人类遗传学,1949年底获遗传学博士学位。1950年12月,方宗熙回国后,结识了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两人由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2024年岁末,随着一场名为“文心——叶圣陶·丰子恺著作藏品展”的展览在北京现代文学馆展出,历史的长河也迎来了叶圣陶先生的130周年诞辰。这位集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等身份于一身的学者,可说道的地方很多,我们不妨把目光先移回他的家乡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