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课程与教学旨在让课堂教学摆脱以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浅层学习”,让课程内容“更少、更高、更深”,让课程目标走向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探索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本质、价值、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是深入推进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
来源:【中国教师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科教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大单元设计。按照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的解读:大单元设计要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大任务、大概念、大活动开展,是将知识结构化的一种设计。
大单元教学在公开课中能否实施?很多老师问我大单元教学在公开课当中怎么实施?我说不好意思,没法实施。为什么?因为公开课只有一节课,这一节课请问我怎么搞大单元那么宏大的东西?其实很多引进的一些东西从上传下来之后是没有真正地讲清楚什么是大单元,大到什么程度,如何操作。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笔谈”专栏,旨在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
1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有一些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大概念、大观念、任务群、课程内容结构化等。《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有一些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它们承载着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精神。
日前,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举行的一次跨校教研活动中,几位教师围绕小说大单元教学上了展示课。在研讨中,与会教师达成如下共识: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大单元教学不仅需要大概念统领,还需要大任务推进,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真正有获得感。
为什么每所学校对教育这个词的理解大同小异,但办学的实践却相去甚远?这实际上取决于每所学校的校长是否有清晰笃定的办学信念,是否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并对身边所谓的“捷径”目不斜视。过去20年,我们的教育把人变得更像机器;接下来的20年,技术将把机器变得更像人。
说这句话的,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这世界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大单元教学,既不是教育部提出的,也不是地方教育局提出的,就这么个官方文件都没有的理念,今天居然牢牢占据教育市场的流量王座,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架势。是谁在左右教育学术舆论?不得而知。但是大单元是时候该谢幕了。
来源:【中国教师报】本周五晚7:30,“课改中国行”与您不见不散。为什么要提“大单元教学”?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是不是将更多的内容放在一起?“大单元教学”应该怎么做?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发布,一些新理念、新名词开始走进教师的视野。
来源:【中国教师报】大单元开发和设计路径有哪些?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开发和设计路径有哪些?有没有案例可参考……一起来看↓↓1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时代教学变革,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四新”背景下的“新教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
中新网四川新闻9月26日电 近日,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主办、伊顿纪德•優教育协办的“无界学习·走向创造:‘大观念’撬动课程转型新实践”研讨会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师上学校举行,吸引了300余名教育业界人士参会。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