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轰7飞豹是广大军迷特别熟悉的一位中国海军航空兵老将,这款机型研发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于1988年首飞成功,并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对外公开展示,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多项升级改进、在中国海军航空兵中服役多年。
“飞豹”对于军迷们来说是很熟悉的,这型从1990年代中期服役,再经过2000年代升级改进后的前线轰炸机仍然是我军的主力机型,虽然在性能上不如歼-16,但通过改进后它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要比我军引进的苏-30MKK和MK2强,因为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种类更多,而苏-30MKK/MK2首先是以夺取制空权为主,然后才是对地/对海任务,在专业化层面来说反而不如“飞豹”,再有就是俄制战斗机只能使用俄制的弹药,我国研制的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吊舱根本不能挂载,所以飞豹能挂载更多的精确弹药种类,任务也更加的灵活。
今天刷到一张歼轰-7A飞豹全副武装的照片,满满当当的,看着就是舒服。11个挂点,全部用上我们来看看这架飞豹身上的物件都是哪些:1. 翼尖各挂1枚霹雳-5近距弹;2. 左翼的翼梢,是1枚霹雳-8近距弹;3. 左翼中间是1枚AKF088C(或者叫鹰击-88C)空地导弹;4.
从很多方面的消息来看,在中国空军装备数量超过200架的飞豹歼击轰炸机,可能就快要进入退役倒计时了。飞豹,也就是歼轰7/7A歼击轰炸机,是90年代末期到2020年代,中国空军和海军的对地、对海打击主力机型。
歼轰7A战斗轰炸机是第一种国产远程战斗轰炸机,曾经是空军远程打击能力。虽然歼-16战斗轰炸机已经大批量服役,歼轰-7A重要性正在下降,不过歼轰-7A低空突防能力强悍,空军仍然决定对它进行升级,以便适应2025年之后作战环境。
前言:自从有了歼16战斗机之后,作为曾经的航母杀手,飞豹战斗轰炸机就从曾经众星捧月的小甜甜变成了少人问津的牛夫人。但其实直到现在,飞豹战斗机仍是中国海军之中十分重要的一款作战武器,尤其是在配装了多款新型弹药后,依旧可对来犯的敌航母发动致命打击。
老当益壮的“飞豹”又到台湾北部演练对海对地突击了。据环球网报道,7日台防务部门发布消息称,当天解放军出动10架次军机和10艘舰艇在台岛周边活动,其中有3架次军机穿越所谓的“海峡中线”,进入台岛北部、东南和西南空域。
中国“歼轰-7A”被称为“新飞豹”战斗机,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双发双座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歼轰-7A是在歼轰-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具备超音速、全天候作战能力,机身长度为21米,翼展12.8米,机高6.22米,最大起飞重量28.5吨,最大载弹量10吨,航程超过了3500千米,平飞速度超过1.7马赫,作战半径1600多公里,首飞于2002年。
图为飞豹挂新吊舱变身“电子豹”。发展中国家的空军不一定非要好高骛远地追求先进多用途战机,掌握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的成熟机型才是正确之路。对中国空军而言,“飞豹”歼击轰炸机正是这样的理想选择。同时,中国海军航空兵也在持续换装该机。
一架看起来与我军已经广泛装备的歼-16有些不大一样的战斗机这两天亮相了珠海机场,虽然说整体布局还是歼-16那里继承的,但是少了IRST窗口,右侧机炮等多个识别特征,翼尖则多出了固定安装的一种新型吊舱,各自带着四根柱状天线结构。
放大这张图片,可以明显看到左边这架“飞豹”采用了低可视涂装,首先是机侧进气道上的硕大红字机号不见了,其次战机座舱下侧战术编号“68”非常隐蔽,仅用了同色系颜色勾了外框,框内颜色与机身同色,不仔细查看几乎难以分辨。
尽管受到台风“尼格”的影响,11月3日到4日的珠海风雨大作,但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的参展机型仍继续向珠海金湾机场转场,3日下午时分,来自空军航空兵某旅的歼轰-7A2型“飞豹II”战斗轰炸机抵达金湾机场,这也是歼轰-7A2型战斗轰炸机第二次来到珠海航展现场。